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4-15 10:14 编辑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沈轶伦
上世纪30年代,领导时尚潮流的鸿翔公司女子服装表演队。资料照片
【二】
金鸿翔(1895~1969),原本的名字土土的——叫金宝珍,也有人叫他金毛囡。这个来自上海川沙的小伙子,自幼家贫,13岁时就随着同乡在中式成衣铺当学徒,后来开始学习西式裁缝。1914年,他曾赴俄国海参崴,在其舅父开设的缝衣铺做工。翌年返回上海,在悦兴祥西式裁缝店当技工,裁剪手艺精湛,擅长服装设计。学成满师之后,看准商机的他于1917年春,借600银元作流动资金,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863号租借了三开间铺面开设鸿翔西服公司,由此成立了上海第一家西式女子时装店。
1927年,鸿翔已经成为一家有200名左右职工的大型公司。这一年,金鸿翔倡议在三蕊堂公所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市时装业同业公会,并任理事长。会员有70余户。1928年,在亲友的资助下,鸿翔把原房翻建成6开间3层楼的新式市房,铺面作商场,二楼为贵宾室,三楼设工场。1932年,又在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开设鸿翔公司分店,即今日鸿翔时装公司(东号)。全盛时期,雇有职工400余人,分工为店员、采购、裁缝三大类。兄弟金仪翔与金鸿翔合作,创造立体裁剪法,成衣贴体不走样,有“天衣无缝”的美称,开创了中国妇女时装的风格。在管理方面,金氏兄弟也特别重视商店信誉,除了保证质量,交货准时之外,还特别重视服务周到。如发现偷工减料或营业员得罪顾客以及有损店誉的行为,立即解雇。此外,鸿翔还率先发行购物礼券。
1931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鸿翔”大衣和礼服获银质奖。“电影皇后”胡蝶结婚时,鸿翔为她精心设计了一件绣有百只彩蝶的中西合璧式礼服。婚礼上,礼服大放光彩,鸿翔也声名鹊起。之后,金鸿翔又约请胡蝶在百乐门舞厅穿着鸿翔礼服演舞,增强鸿翔公司的声誉。1935年胡蝶访问欧洲,鸿翔向她提供了百套时装。这样的明星效应,将鸿翔的名字进一步广而告之,风头一时无二。
1936年,国内抵制日货运动高涨,蔡元培在鸿翔公司制衣,亲笔题赠“国货津梁”匾额。同年,金鸿翔获悉英国伊丽莎白公主即将举行婚礼,特精制大红缎料中华披风一袭,满刺金线,极尽描鸾绣风之巧,由英国驻上海领事馆转赠公主。事后,英领事馆送来由英国伊丽莎白公主亲笔签名印有“白金汉宫”字样的谢帖,金鸿翔即将礼服复制品连同谢帖一起陈列在大橱窗内,以招揽顾客。
那一段时间,也是西服和时装在上海的全盛时期,昔日的拎包裁缝,纷纷开设实体店。沪上的时装业蔚然成形。资料显示: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外地一些生活富裕人士涌入上海租界避难,穿着时装者增多,时装店大批开设,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已多达200多家,比抗日战争前增加1倍。抗日战争胜利后,女子时装进一步普及,到1948年,全市时装店已发展到439家,逐渐形成了经营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时装商店和时装街。静安寺路(南京西路)有时装店34家,主要经营高档时装,以社会名流为主要供应对象;同孚路(石门一路)一带有时装店64家,经营绣花内衣为主,以外侨妇女为主要供应对象;霞飞路(淮海路)有时装店56家,经营中档时装,以中等生活水平的顾客为主要服务对象;福州路、湖北路一带附近多妓院,有时装店52家,经营档次比较低的时装,供应对象主要为“欢乐场”中的妇女和一般劳动人民。
【三】
金泰钧从小跟着父亲金仪翔进店。曾亲眼见过宋氏家族中的两位姐妹在南京西路店里挑选外套大衣。
这两位举足轻重的女士,待人也十分和气,毫无架子。金泰钧记得,宋美龄到店里来的时候,穿一身不起眼的阴丹士林旗袍,挑选了一套低调的外套大衣。而宋庆龄则常常来,有时,她还会和店员打趣,说自己不如两位姐妹有钱,可否“算我便宜点”?在店员们的印象里,两位女士从无浓妆艳抹,衣着总是简朴,不露一丝奢华之气。宋庆龄曾亲笔题写:“推陈出新,妙手天成,国货精华,经济干城”,对鸿翔服装作了高度评价。
14岁进店后,他跟随驻店的犹太裔设计师学习设计。店里还聘请一位相貌出众的白人女模特。每当设计师们设计打样的时候,她预先穿着试衣,提出意见、展示成品。金泰钧记得,当时,犹太难民旅居沪上,父亲和伯伯从中挑选了会制裁衣服的犹太人到店里做职员。这些职员佩戴写有“通”字的徽章,这份来自鸿翔的工作证明,确保他们拥有离开聚集区的特权,可以到南京西路来上班。包括这些犹太人在内,店里的店员都会说英语,以此招揽更多客人。
金氏兄弟也在南京西路店面不远处的吴江路202号置业,住在一套有三厢房五开间前后两进的石库门中。每日从家到店,从店到家,金泰钧不用到外面的世界去看风景,因为当时上海滩最好的风景,会到他面前来看他。
别人都觉得,时装公司家的少爷,肯定注重打扮。但其实家教严格的母亲,从不许孩子养成纨绔习气。一次金泰钧穿破了衣服,恳求母亲允他添置新衣,母亲回答道:不认识你的人,不会评价你的衣服破旧;认识你的人,知道你并非买不起新衣。一句话打发了儿子,也教会他关注金家立身根本——为客人做好衣服。
1956年公私合营后,金泰钧开始去上海市服装公司上班。后来,他又在上海市第十五服装厂工作,1980年代后,担任服装专业老师。一辈子,他都没有离开过服装行业。这是14岁上鸿翔柜台开始,他就立下的志向。从父亲和伯伯手里接过的金剪刀,一直剪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