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9|回复: 0

上海街头记忆|南市寻常巷陌里,有上海最老的教堂(2)

[复制链接]

8943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09
发表于 2017-3-20 15: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3-20 15:40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力 2017-03-20

敬一堂今貌,已经经过整修,面貌一新了

屋顶和房梁之间的斗拱看得出是明朝原物

敬一堂的斗拱

铁将军把门,只能隔着窗玻璃看看里面的情形。建筑师重修过了,但里面看上去还是很杂乱

原来隔壁的教士宿舍,现在是豫园中心幼稚园

教士宿舍旧址所在的安仁小区



    虽然梧桐路有可能拆迁,但文保牌子不是假的,估计拆掉是不可能的,需要考虑的无非将来的用途问题。不过老周望野眼,总要峰回路转才有意思,四百多年前的意大利帅哥潘国光在上海的故事,还没有完。刚才说到潘国光在明清鼎革之际,坚决地站在抗清义士一边,终于在上海待不住了,1671年,64岁的潘国光在广州病逝。潘国光在上海掌管敬一堂28年,上海人对他非常有感情,“德业事功,道路口颂”,用现在的话说,在教内教外群众中的口碑极佳。潘国光在广州一直挂念上海,临终时仍然念念不忘老天主堂。潘国光死后,教会中人把他的灵柩从广州运回上海,葬于南门外的圣墓堂。经我查阅资料,潘国光的墓地圣墓堂,就在现在南市陆家浜路以南,迎勋路和徽宁路路口,徽宁路第三小学的位置。

迎勋路徽宁路口的徽宁路第三小学,原圣墓堂旧址



    这块墓地的缘由,也是徐光启的孙女玛尔弟纳购买的,作为教士的目的,也是上海的第一座外国坟山。潘国光是第一位藏入这座墓地的,以后教堂的主持人都葬在这里,直到民国初年才葬满。和潘国光一同葬在圣墓堂的不乏名人,其中有一位中国人墨井道人吴历吴渔山,倒是颇有些故事好讲。

吴历(1631-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教名西满·沙勿略(Simon Xavier)



    如果不是入了洋教,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吴历也可以青史留名,因为他的画相当了得,是和王时敏、王原祁、恽寿平等齐名的“清初六家”之一,属于当时画坛的正统,领军人物。“甲申鼎革”那年吴历只有十二岁,但他终身没有参加清朝的科举,终其一生都是布衣。他早期接触过佛教,后来加入天主教。吴历在敬一堂居住多年,留下一部诗集《三余集》,现存徐家汇藏书楼。吴历写了很多关于梧桐街敬一堂的诗作,如“我今桐荫北窗下,茶香感诵蓼莪篇”,写的是老天主堂周围的梧桐树。“爱此日晷凿地成,楼前验测便且明;石庭俯视球影午,厨下饭香钟自鸣”,写的是敬一堂的日晷。

吴历画作



    吴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87岁的高龄去世后,也葬在圣墓堂。雍正年间禁传天主教,教堂和墓地都没籍入官,潘国光和吴历的墓都湮没在荒草中。1949年以后吴历的墓曾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因建设需要,圣墓堂外国教士的墓都迁到漕宝路,吴历的墓得到保留。但文革期间全部被毁。如今此地是徽宁路第三小学,转了一圈,看不出和当年的外国坟山有任何关系。

    徽宁路第三小学,当我对着学校拍照时,过来一位朋友问我:你是儿子还是女儿?这个学校不错的——他把我当来这里报名上学的家长了

学校大门紧闭,隔着铁门拍了一张内景,只看到一个“恩”字,应该是师恩的恩吧

    圣墓堂旧址周围,是典型的南市老城厢景象,行将倾圮的老房,正在施工的工地,以及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中间,有多少和上海人有关的故事?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1 00:07 , Processed in 0.0343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