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5-11-08
连年冲突摧残黎巴嫩经济,货币贬值逾九成,超八成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下
据新华社贝鲁特电 清晨,阳光透过贝鲁特的狭窄街巷,洒在斑驳墙面上,远处传来发电机低沉的轰鸣,空气里混杂着柴油味。几个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在小巷里嬉闹,笑声清亮。
收入从2000暴跌至80
走进希尔达·谢卜勒的家,门吱呀一声打开。简陋的客厅里,家具不多,收拾得整整齐齐。
谢卜勒是一名人力资源经理,正在厨房做饭。她从米桶里舀出一碗米,想了想,又轻轻倒回去一些。屋里墙上贴着几张家庭照片和一张标满学费、水电账单日期的日历。
“除了孩子需要的东西,我已经五六年没给自己买过任何东西了。”谢卜勒话语中难掩无奈。
谢卜勒一家的处境并非个例。黎巴嫩长期笼罩在经济危机阴影下,货币贬值九成以上,物价飞涨,百姓日常开销大幅增加,许多家庭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公立学校教师蒂玛·巴齐说,由于黎巴嫩镑贬值,她的月薪从约合2000美元断崖式降至仅约合80美元,几乎只够维持家里孩子的基本生活。两年来,巴齐靠着海外亲属的汇款坚持下来。
年轻“海归”也难就业
经济低迷也使黎巴嫩的年轻一代受到冲击。纳塔莉·哈勒瓦尼刚从伦敦一所知名法学院毕业,却难以在贝鲁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找到合适职位。
她曾以为,凭借自己的留学背景和实习经历,可以在公司法、国际合同等领域找到一份待遇优渥的工作。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眼下这些岗位的薪水只够勉强支付在贝鲁特的房租,更别提日常开销。当地不少律所只愿提供文职或短期顾问职位,月薪不到600美元。
“黎巴嫩的物价高得离谱,薪水却低得让人心凉。”哈勒瓦尼苦笑着摇头。
社会面临更深重风险
连年冲突是造成黎巴嫩经济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战火迅速蔓延到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并一度烧到黎首都贝鲁特。即使现在,黎巴嫩南部也仍时常遭到以色列袭击。对普通黎巴嫩人来说,经济危机下的生活重担是每天都要面对的更紧迫的问题。
黎巴嫩大学经济学家迪亚卜说,银行系统崩溃几乎摧毁了整个国家的储蓄体系,中产阶层随之瓦解,如今有超过八成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 他警告说,如果经济危机持续恶化,社会将面临更深层次的风险,包括毒品泛滥、洗钱等犯罪活动增多,以及道德与信任体系崩塌。
黎巴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措施。今年4月,内阁通过一项银行改革法案,旨在重建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保护小额储户利益,并将黎巴嫩的银行监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要求接轨。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