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6 上海老年报 作者:李小龙 毛宁方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数据统计显示,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影像学检查(如CT、MRI)显示存在腰椎管狭窄表现的比例可达20%~30% ,其中约半数会出现明显疼痛、行走无力等临床症状。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主要与老年人群腰椎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的高发相关,这些改变会直接导致椎管空间狭窄,压迫神经引发症状。
许多患者会有疑问:我的检查报告上说有腰椎管狭窄,可我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是不是报告出错了?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腰椎管狭窄和腰椎管狭窄症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腰椎管狭窄主要是指影像学上的表现,而不是确认的一类疾病诊断;而腰椎管狭窄症则除了有影像学表现外,还要有相应一系列临床表现,是真正的一类疾病。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最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酸痛、麻木,需停下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且症状会随病程加重。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腰背部及下肢(臀部、大腿、小腿)的慢性疼痛或酸胀感,久坐、久站后加重,平卧或弯腰时可缓解;下肢麻木、无力,严重时可能出现足下垂(脚尖无法抬起),影响正常站立和行走。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尿失禁、排便困难),但此症状较少见,一旦出现通常提示病情较重。
绝大部分腰椎管狭窄症初期症状可以通过正规保守治疗而得到进一步缓解,如加强腰背部核心肌群力量、理疗等康复锻炼,或通过消炎镇痛、营养神经药物及肌肉松弛剂、静脉输注脱水剂等对症治疗。在门诊患者询问最多的就是:医生,我这个毛病吃吃药、打打金针、做做推拿能好吗?很遗憾,保守治疗只是针对发病期间的症状做出针对性治疗,并不治疗此类疾病病根所在;对于中后期的腰椎管狭窄症,各种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是特别理想。
中后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最后选择只有手术治疗,但患者对手术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在门诊笔者常常遇见八九十岁行走功能障碍的老人,他们病程达十几二十余年,由于对手术治疗的恐惧,采用拖延的办法被动逃避,但由于病情较重,无生活质量可言。问其担心的问题大致如下:听别人说手术做了会瘫的;怕痛不愿意开大刀、不接受打钉子;做完床上还要躺几个月接受不了……其实此类观点很陈旧,如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在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中已基本可以采用微创手术,通过脊柱内镜下治疗已经开始替代传统的手术。
脊柱内镜手术创面更小,对脊柱原生理结构损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术后康复过程大大缩短,更重要的是它的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并无明确差异,所以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
(作者单位:长海医院脊柱外科,李小龙系主治医师,毛宁方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一下午、周四全天专家门诊)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