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上海老年报 作者:朱瑞荣
我今年75岁,年轻时是出了名的“药罐头”,风湿骨痛,缠了大半辈子,天阴下雨就直不起腰。可这几年街坊见了都夸:“老朱头,身子骨越来越硬朗啦!”若要问我秘诀,它就藏在工具箱里。
人过花甲,养生不在补品,而在顺心顺气。我这双闲不住的手,总爱接邻里的“小活计”:楼上王婶的落地扇转起来像拉二胡,楼下赵哥的电热水壶总跳闸,他们都爱找我这个“老修理匠”。老伴总念叨我“瞎折腾”,她哪知道,修东西时,全身动着,比躺沙发上强百倍。
戴上老花镜,打开用了三十年的铁皮工具箱,我就像进了养生场。给风扇轴承上油时,手腕顺时针慢转,胳膊肘也跟着慢慢痊愈;修台灯换线路时,俯身低头找焊点,脖颈左右转动,颈椎病就在这一俯一仰中好转。
前不久,帮对门张姐修收音机,氧化的铜触点得用砂纸轻蹭,力道要匀、气要沉。电烙铁蘸松香,三两下焊牢,呼吸都跟着放缓。中医说“静能生慧,动能养气”,屏气凝神时,浑身燥火顺着毛孔就散了。张姐要塞钱,我摆摆手:“你听着舒坦,我动着舒坦,这是双赢!”
我这修修补补,动的是手脚,顺的是气血,暖的是人心。身子就像老物件,常动常“修补”才能越活越精神。宅家修旧物,帮邻里搭把手,解闷又静心,这才是我琢磨出的养生真诀。 卢忠雁 整理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