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回复: 0

夏建丰|插队十年——里陂上村杂忆(三十五)

[复制链接]

914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101
发表于 前天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建丰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2025年05月21日 00:01 上海

  三、锄草靠手腕

  里陂上的村民说:“读书就怕考,种田就怕草。”读书的时候最怕考试,种田的时候最怕田里长杂草,杂草老也除不尽。

  种菜的过程中,也一定会要锄草。从某种程度来说,种菜的过程就是和杂草作斗争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用镢头锄草的时候,我们完全不得要领,光是简单地用双手握住镢头把,用手臂和腰部的力量去推拉拍打,结果往往是杂草没有除掉,倒把菜苗弄死了。亲眼看着我们辛辛苦苦种大的菜苗被自己锄倒在地上,在烈日的暴晒下渐渐变色,渐渐缩小,心里真是痛极了。

  俗话说熟能生巧。时间长了我们就知道,用镢头来锄草松土,靠的主要是手腕上的功夫。到后来,我几乎不用思索,手中的镢头到了菜苗的边上就会自动停住,自动转弯,差距仅在分厘之间。这完全要靠自己手腕上的细微动作来掌握。
  我的镢头在土下一过,杂草倒了,土也松了。土会往身边移动一点,我用镢头的镢板在土上轻轻一推,土回到了原处。锄草的功夫到不到家,就看这一点。

  太阳一晒,杂草死了,它们再也不能和蔬菜争夺阳光和养料了。

  太阳一晒,蓬松的土释放出更多的养份。蔬菜的根部透气以后,可以更快地吸收营养了。

  有时候我真是觉得,我的肉眼能看得出来,那些蔬菜正在摇头晃脑,滋滋地往上生长。

  四、自留地里的水稻

  里陂上村的上海知青一个一个离开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可是村里并没有把分给我们知青的自留地收回去,这使得我一个人和我养的一头猪就有将近一亩的自留地。

  村里不是不想收回我们的自留地,而是不太好意思收。毕竟他们这些年来,亲眼见证了我们投入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把两块薄田改造成了肥沃的园土。

  我在多余的自留地里能种些什么呢?如果要最省精力最省时间的话,只有栽种水稻。

  村里没有人在自留地里种水稻,却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许种。水稻是粮食作物,国家不是提倡多种粮食么?

  于是我把多余的自留地灌上水,又耖又耙,摘了村里剩余的秧苗,一共花了两天时间,在自留地里种上了水稻。

  自留地的肥力很足,水稻的长势比紧挨着的大田好很多。没过多久,水稻开始扬花、吐穗、灌浆,就要开镰收割了。

  收割是件喜事,我叫鹿冈知青综合场的陆禹平来帮我收割水稻。请陆禹平来割稻只是一个名义,要不然他不会放下手上的工作,请假来帮我。我更在意的是有个朋友一起来聚一下。我买了牡丹牌香烟,烧好了红烧肉,温好了水酒。

  陆禹平来了,我们先是喝酒吃肉抽烟,然后下地割稻,不到三个小时就割完了。我们再回来,继续吃喝聊天。他当天晚上回鹿冈了。第二天,我到自留地里脱粒,收获了好几担稻谷。
  自留地收获的稻谷晒干以后,我卖了几百斤议价粮给国家的鹿冈粮站,十一元七角一百斤。粮站的站长表扬我,说我觉悟高,能把余粮卖给国家,而不是去黑市上卖高价。我心里想,里陂上村民看见我多赚了这些钱,想法可是不一样呢,他们只是嘴上不说罢了。

  第二年,我主动把一块大的自留地交还给了村里,只留下了一块小的自留地。

  村里在我交还的自留地里种水稻,头两年的收成很好。后来土地的肥力耗尽,自留地又回复成了一般的水田。

  几十年过去了,我回国和陆禹平相聚的时候,他有时会笑嘻嘻地提到当年来里陂上帮我割稻的事:“你当年可是一个地主,雇用我来帮你割稻,你剥削了我的劳动。”

  我也笑着说:“啊,那是我当时考虑不周,只想着和你一起喝酒吃肉,没想到几十年后有人会秋后算帐。你说个数吧,我努力赔偿你。”

  禹平啊,我们是“往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养猪、杀猪和杀猪宴

  1972年春天,我们里陂上村的知青在公社和大队不断的压力之下,从各户村民家里撤出来,恢复了集体户,各人的自留地也重新归拢在一起。这时候我们在农村已经三年,学会了砍柴、烧饭和种菜,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再也不用盐水和酱油汤来下饭了。我们如果还想要吃肉和鸡蛋,唯一的办法是和村民一样,自己养猪养鸡。在里陂上村,养猪称作供猪。供养供养,供和养差不多吧。

  十分辛苦地把猪养大了,我们要想办法杀猪吃肉。杀猪是大事,也是喜事,村民杀猪的那天,照例要举办杀猪宴,我们知青杀猪时当然如法炮制。以下先说养猪。

  一、养猪

  1972年我们知青重新集中开伙以后,很快就到沿陂镇的墟集上,花三十多元钱买了一只二十多斤的小黑猪。按照正式的说法,小猪应该说“一头”而不是“一只”。可是在里陂上村的语法里,量词比较简单,不光是猪和牛,连人也可以是一只一只的。

  我们买了小黑猪的第二天,住在前面的村民周恩绍告诉我们说,他昨天晚上一直听见我们的小黑猪呼哧呼哧的,这是一只气喘猪,一定养不大,恐怕很快就会死掉,应该赶快退给卖主,卖主一定是欺负你们上海佬不懂如何买猪,才把这毛干肉瘦的病猪卖给你们。
    沿陂镇的墟集五天一次,我们根本不知道猪的卖主姓甚名谁,看来这个亏我们是吃定了,且将就着供养这小猪吧。虽然我们自留地里的菜还没有长起来,可是好在我们人多,小黑猪只要吃米糠和我们蒸饭时多余的米汤就足够了。

  不到一个月,周恩绍看着小黑猪,笑眯眯地说,奇怪,这猪居然不喘了,还长得油光光的。兴许是你们这一户知青人家的九个人有八个姓,八个不同的火焰加起来,你们的火焰实在太高,连这黑猪的灾病也压下去了。

  我连忙问火焰是怎么回事。原来,每个人的头顶上方都有一定数量的看不见的火焰,同时每个人身上都有煞气。(我心里想,好像什么书上说过,每个人都有气场啊。)如果一个人的火焰高,煞气大,别人就不敢惹他,连灾病都不会轻易上身。

  在老周看来,是我们的火焰保住了小黑猪,治好了它的气喘病,而不是我们的小黑猪每天吃精饲料,因而提高了抵抗力的缘故。

  到了秋天,我们的小黑猪身体滚圆,再也不长了。两个月之内我们称了它好几回,都是120斤。后来看了养猪的书,才知道小猪在长身体发育的时期,有一个名词叫作“架子期”,主要是让猪长身架,不能让猪多长膘,因此不能给猪多喂精饲料。

  按照永丰县的规定,全县各村的每户人家在一年之中,养大出栏的第一只猪,必须以每斤毛重0.54元的价格,卖给国家,由各地的供销社负责收购。

  一个农民去卖猪了,他把一只吃了30斤猪食,撑得极饱的猪送到供销社的收购站过磅,有222斤。收购员高声说:“除去猪食20斤,按毛重202斤结帐……”若是正在此时,这只不争气的猪拉屎了,收购员马上就改口了:“除去猪屎2斤,按200斤结帐,票子108块,外加30斤肉票。”几秒钟之内少了1.08元,卖猪的农民一脸的沮丧,皱着眉头,嘴里嘟嘟囔囔地说:“它晚一点屙也好么,唉……”

  卖猪以后,卖猪的农民可以在收购站杀猪的日子,凭着30斤肉票,按照国家0.80元一斤的价格去买肉。

  可是单凭一户人家的力量,绝大多数人家每年只能养大一只猪,按照规定卖给国家以后,自己却不能按照传统的习俗杀猪过年了。于是有人想出办法来,在一年的年初卖掉一只猪,达到了国家的规定。待到这年的年底,家里又有一只猪长大了,就去大队申请杀猪过年。至于第二年养大的猪,则拖到第三年的年初再卖。

  因为农民这么调皮,钻了政策的空子,使得公社没有完成国家的生猪收购计划。受了上级批评以后,公社就要求各个大队加强管理,加大生猪收购工作的力度。

  每逢这种时候,我们先锋大队的领导经常是装聋作哑,含糊其辞,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大队领导心里很清楚,农民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如果真正按照上面的规定,向农民每家每年收购一只猪,那么农民的传统习俗“杀猪过年”,一般来说就不可能了。

  过了很多年我们才知道,农民提供的猪肉不仅供应给城里人吃,还大量出口,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的一部分,换回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和器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很惭愧,我们里陂上的知青没有卖猪给国家。从供养第一只黑猪开始,我们差不多一年左右,就会养大一只猪,然后请大队批准我们杀猪吃肉,搞了一点特权。

  几年过去了,里陂上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少,养猪比以前困难多了。可是为了吃肉,我们还是要养猪。

  我在里陂上村的最后一年,只剩我一个知青了。可我独自一人,依然养着一只洋白猪。

  我现在还能想起来,那只洋白猪饿得在猪栏里哼哼着到处乱拱,乱啃猪食槽的样子。管它呢,现在是猪的“架子期”,只要饿不死,就会长身架。直到出栏宰杀前二个月的催肥期,我那可怜的洋白猪才享受了大量的南瓜、红薯、薯苗和各种蔬菜,加上米糠,甚至还有米饭。洋白猪最后空腹一称,有178斤。
  村里的俗话说:“养女算不得饭钱,供猪算不得糠钱。”买一只小猪要花去二三十元人民币,等猪长大还要八到十个月甚至更久,期间花费的糠钱和其他猪食的费用远远超出卖猪所得到的钱,更不用说花去的时间和精力了。

  为什么要养猪?对我来说,为的是能吃肉。有肉吃是口福,口福是人生的大幸福之一。幸福常常用钱买不到,也常常只能用自己的劳动换来。

  对村民来说,养猪除了可以吃肉以外,他们卖了猪,手里多少能有一点活钱可以使用。再者,家里的米糠饭汤、薯滕菜叶、厨房的下脚料(包括涮锅水),都有了去处,成了猪食。要是有个猪栏,猪粪还可以肥田。

责任编辑:日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8 06:18 , Processed in 0.0326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