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回复: 0

夏建丰|插队十年——里陂上村杂忆(三十四)

[复制链接]

914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101
发表于 前天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建丰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2025年05月21日 00:01 上海

    辣椒和茄子

  辣椒和茄子应该都是属于茄科的植物,都是春天开始载种。它们植株的大小和高度,以及开花和结果期也都相差不多,夏天是盛果期。辣椒和茄子秋天还会第二次开花结果,数量比夏天少很多,俗称秋辣椒和秋茄子。

  1941年6月的那个夏天,应该是日本人的飞机对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狂轰滥炸的高潮时期,我的大姐出生了。夏天的重庆是著名的火炉,我的母亲正在坐月子。只要防空警报一响,她就得带着大姐从“火炉”逃到湿冷的防空洞里。一来二去,母亲得了比较严重的胃病,不能吃哪怕一点点带酸带辣的食物。因此,我受家庭影响,从小没有吃过辣。

  到了里陂上村,我像开始学习抽烟一样,开始学习吃辣椒。我很快感觉到,吃了辣椒出汗以后,身上的汗毛孔张开了,很爽快,很解乏。而在辣椒生长的不同时期,它的味道也是不同的。

  一开始是摘青辣椒吃,比较鲜香,不是很辣。等到青辣椒有一点转成黄红色,是辣椒最辣的时候,口感也比较老,不好吃。最后是辣椒变成鲜红色了,摘下来烧菜,那时是厚中带糯,辣中有甜,特别美味。

  炒辣椒是最常见的吃法,最理想的是辣椒炒肉片和辣椒烧小鱼。

  村民还有一种特别的吃辣椒法,叫作“礅辣子”。把青辣椒或者红辣椒放在饭甑里蒸熟,取出后放入齿钵中,用杵把辣椒礅烂,洒上一点盐就行了。我对这道菜只有两个字的评价:好吃。

  辣椒还是去除腥膻味的好材料。里陂上的村民在烹制荤腥和野味的时候,如果想要去除异味,一定是用辣椒,他们民没有用料酒和生姜来去除腥膻的习惯。多年后我到了美国,在广东人开的中餐馆里打工,发现这些从广东台山来的人十分讲究新鲜的食材,很少使用料酒。最近我整理自己烹饪过的二百来种家常菜时,为了简单便捷,也绝少提及料酒。

  不过吃辣椒也有副作用,吃的时候嘴里辣,大便的时候肛门辣,同村的知青冯金生老是说自己“屁股感冒了”。村民的说法则比较含蓄,叫作“辣子冇补,两头受苦。”

  里陂上的茄子和上海的茄子不一样,是椭圆形的(有点像电脑上用的鼠标器),分成紫色和白色两种。

  村民把茄子切成二分厚的片,放在锅里两面煎软以后,加入葱花和盐,你想试试这种吃法吗?我至今在美国烧茄子的首选烧法,还是我从里陂上村民那里学来的法子。

    蕹菜和芹菜

  春天栽种蕹菜以后,不久就可以采摘食用了,可以清炒,也可以做汤。如果把蕹菜的茎和叶分开做菜,特别是用蕹菜的茎梗和辣椒作为食料,入锅快炒以后上桌,那香脆鲜辣的味道十分可口。

  我们种的蕹菜分两种:子蕹和藤蕹。

  子蕹是直立生长,会分蘖,叶子的绿色浅一些,茎梗的颜色有点发白,吃起来更嫩一些。

  藤蕹爬在地上,长得比较快,产量高,叶子的绿色深一些,茎梗的颜色有点发紫,吃口稍微差一点。

  我们的自留地改造好以后,肥力很足,只要及时浇水,蕹菜就能长得很好。吃不完的蕹菜就成了猪的饲料。

  即便是寒冬腊月的天气,里陂上的村民每隔一二天,还是会提着尿桶,去给自留地里种的芹菜上一点稀释了的尿肥。他们说:“芹菜,勤菜,芹菜就是勤菜,就是要勤劳才能种出芹菜。”古书上,芹菜是俗名,斳菜是其正名。

  等到春天的南风一吹,芹菜嗖嗖地往上抽。如果有一碗香气扑鼻的芹菜炒肉片放在你面前,你若不是连连咽口水,那才奇怪呢。

    菠菜和猪婆菜

  菠菜籽躲在一层厚厚的壳里面,很不容易发芽。不光是我们知青种不好菠菜,里陂上的村民也种不好这种据说是从波斯那边传过来的绿色蔬菜。后来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菠菜籽先要放在水里浸几天,播种以后要把土压平压实。我照着做了,果然菠菜的发芽率提高了不少,许多村民来问我讨要菠菜的秧回去栽种。

  我栽种的菠菜长大了,只要摘两棵回来,就能炒出一碗鲜嫩的菠菜。

  大约是1976年左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一种蔬菜,叶子很像菠菜,颜色浅一些,却比菠菜高大许多。里陂上的村民说,这是“猪婆菜”,是用来喂猪的,不过人也可以吃,味道比较淡,有一点点发涩。

  有一天,我在里陂上炒“猪婆菜”的时候,手里一边炒菜,嘴里一边念叨:“猪婆,猪婆……巨菠……”我脑中突然闪过两个字:巨菠。好像哪本书里写到过这种菜。再者,里陂上村民的“猪”字,就是发“巨”的音么,“猪婆”菜应该是“巨菠”菜才合理一些。

  到美国以后,有一次,我们中文学校的老师送给我一袋蔬菜,她说:“这是我自己种的老母猪菜,吃不完,给你尝尝。”我打开口袋一看,原来就是猪婆菜,或者是我自行定义的巨菠菜。

  不管怎么说,这都不应该是中国原生的蔬菜啊。如果它是从欧洲,从西方传过来的,那么西方人是用它来喂猪吗?特别是用它来喂老母猪吗?我实在弄不明白。

    瓠瓜和苦瓜
  村民把瓠瓜叫作“瓠仔”,属于葫芦的一种,我们上海知青看到“瓠仔”的第一眼,几乎每个人都会说:“这不是上海的‘夜开花’么?夏天常吃的。”我不知道上海的‘夜开花’是不是真的是在夜里开花,但里陂上村的瓠瓜一定是在白天开花。我看见蚂蚁在它白色的花瓣和黄色的花蕊上爬来爬去,野生的蜜蜂时不时地飞过来吸食花蜜,它们是顺带着给瓠瓜传授花粉。

   “苦瓜”顾名思义,在我有限的知识范畴里,应该是可食的瓜类中间,苦味最浓的。苦瓜虽然苦,但当它与其他菜放在一起炒时,不会影响其他菜自身的味道。苦瓜“只苦自己,不苦别人”,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君子菜”。我在村民张寿仁家里,生平第一次吃苦瓜时,摇着头,勉强咽了下去,后来就是寿仁略带夸张的说法:“老夏第一回吃苦瓜,摇头不想吃,第二回吃苦瓜,点头拼命吃。”

  书上说,我们中国人常吃的扁豆、茄子、丝瓜、瓠瓜和苦瓜,都是很久以前从印度传过来的。我们真应该感谢印度人,让我们有了这几样家常蔬菜,就像应该感谢他们发明了制造白糖的技术一样,让全世界的人能够吃到白糖。

    黄芽白(黄芽菜)和包心白(卷心菜)

  上海人在秋冬季节经常食用的黄芽菜和卷心菜,到了里陂上村,村民却叫作“黄芽白”和“包心白”。这两种菜,我们知青和里陂上的村民都试着种过,但是只会长出绿油油的菜叶,菜心却不会包起来,最后只能用来喂猪。

  然而沿陂镇附近的菜农有特殊的栽培技术,能够种好这两种菜,他们在过年前后挑到墟集上来卖,价格十分昂贵。

    距离沿陂镇墟集不远的路旁有个水塘,卖菜的人事先把放着各种蔬菜的箩筐一律浸泡在水里。墟集快开始了,他们从水里拉出箩筐。蔬菜喝饱了水,可以多卖一些钱。

  里陂上村民在过年的时候,会到沿陂镇的墟集上去购买黄芽白和包心白,奇怪的是他们明明知道菜里面有很多水,却最多是私下里埋怨几句,并不会当面揭穿菜农搞的名堂,和他们发生争吵。我想,村民或许觉得,过年请客的时候有这两种珍稀的菜肴,可以增色不少,况且一年才买一次,所以不值得去计较了。再者村民和卖菜的人或多或少有些相识,乡亲么,过年期间应该图个吉利,吵嘴就没意思了。

    番瓜(南瓜)

  南瓜的原产地是南美洲,里陂上村民称作番瓜。番瓜不难种,经常有很好的收成。但是据说吃多了番瓜以后会“烂脚”,小腿容易发生溃疡,所以村民种的番瓜常常用来喂猪。

  马立平说,她当年以民工的身份去修建铁路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以南瓜当菜,吃得腻透了。更可恨的是那些南瓜放在拖拉机上经过长途运输,不知道为什么,时常会被柴油污染。这种南瓜吃在嘴里有一股柴油的苦味,实在难以下咽。

  我在上海的时候就不喜欢吃南瓜。到了里陂上村,我除了种些南瓜来喂猪,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江西的省委书记程世清来鹿冈公社时,吃青番瓜(青嫩小南瓜)的轶事。

  那是1970年初夏的一天,江西省的最高领导、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将军坐着吉普车,突然来到了鹿冈公社。

  据说程世清很愿意深入基层,为了能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他下决心要跑遍全省所有的公社。江西省有80个县,以每个县有20个公社来计算,有1600 个公社。如果程将军“走马观花”,平均每天走两个公社,也得花费800天时间呢。

  当程世清突然来到鹿冈公社的时候,多数公社干部还在各自“蹲点”工作的生产队里,公社只能通过电话找到他们,说是程世清“程政委”来了,把他们紧急召回到公社来。

  那时有个年轻干部刚来鹿冈不久,他很聪明。程世清看着他气喘吁吁地赶到了,赤脚上还沾着泥巴,便询问情况。他汇报说,自己正在田里栽晚稻,听说程政委来了,脚也来不及洗就跑来了。

  然而有鹿冈村民后来告诉我,程世清来的那天上午,他看见这干部从前村大队的方向,一路小跑赶到鹿冈,在距离公社办公楼不远的地方,脱下布鞋放在一边,卷起裤脚,下到水田里踩了几下,然后离开水田,急匆匆地到公社去了。

  程世清十分赞赏这个干部的工作。不久以后,他从一个鹿冈的“股级”干部一下子连升三级,成了“副处级”干部,调去吉安工作了。党中央一贯要求各级干部到群众中去,提倡艰苦奋斗。而基层的干部却会投其所好,如此取巧。
  程世清要在鹿冈公社吃午饭了,他的要求很简单,炒一盆他喜好的没有成熟的青番瓜(青嫩小南瓜)就行。

  鹿冈人从来没有食用青番瓜的习俗,公社食堂里那唯一的炊事员犯愁了。到哪里去找青嫩的小南瓜?又该怎么烧呢?炊事员向几个鹿冈的村民买青番瓜,村民都说:“那东西怎么能吃?不卖。”他急了,径直跑到村民的菜地里,摘了几个青番瓜,花较高的价钱买了回来。

  后来有一段时间里,只要说起程世清,鹿冈的村民就会说:“哦,是那个要吃青番瓜的人么。”

  我在里陂上村的十年里,程世清是唯一在鹿冈吃过一餐饭的江西省最高领导。我再未听说有别的省级领导人在鹿冈停留过。

  第二年春天,鹿冈公社武装部的肖部长到南昌开会,硬是想办法找到了程世清,向他汇报鹿冈的工作。据说程世清有点忘记鹿冈了。不知道肖部长是否提到他在鹿冈食用青番瓜的事,最终程世清还是答应了肖部长的请求,鹿冈公社得以购买到了一台十分紧俏的“丰收-27”型拖拉机。

  程世清后来因为“林彪事件”而突然下台。我很想知道他下台以前,最终是否跑遍了江西省的每一个公社。到了各个公社里,他又是否经常要求食用他十分喜爱的青番瓜。

责任编辑:日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7 18:03 , Processed in 0.0239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