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11:03:03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巴西《阅读》周刊网站6月24日刊登题为《水运的力量:长江如何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的文章,作者是埃内斯托·内韦斯。文章编译如下:
数千年来,长江一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更是确保文明繁荣、国家统一、城市崛起以及如今先进物流链的天然大动脉。
长江既是古老的象征,也是现代化的引擎。
这条河流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多个世纪之前。在长江流域,掌握了灌溉和内河航运技术的农业社会逐渐发展起来。在一些朝代,人们将长江作为领土统一的轴心,围绕它建立了各条商贸路线和人工运河,也把长江流域与其他重要流域连接起来。
进入21世纪,长江再次成为中国发展规划的核心之一。这次它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低碳物流大动脉。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流入东海,沿途连接了中国的工业区、乡村、港口城市和出口平台。
这条河流作为商业航道,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经济带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占到了40%以上。
武汉、宜昌、南京,尤其是像重庆这样的城市,早已融入了这一水运交通网络。大型船只可以从远离海岸线的重庆出发,将装有电动汽车、电池和各种工业产品的集装箱沿水路运往像上海这样的东部港口,然后再从那里运往世界各地。
这种做法得益于一套复杂的基础设施系统,该系统令长江成为世界上最长、最高效的商业航道之一。
选择内河航运不仅是出于经济考虑,还有环境上的考量。从控制碳排放的角度看,内河航运的效率远高于公路运输。在中国寻求成为全球生态转型领导者之际,长江被期待成为可持续增长的绿色通道。
2023年,中国有关部门公布了一项旨在加快实现航道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多次提到了长江。意见强调要提升长江航运智慧化水平,并提升新能源运载设备比例。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专家马军认为,长江物流是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以较小的环境影响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过去几十年中,长江也面临过巨大的环境压力,包括工业污染、不当基建和过度捕捞等造成的影响。
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措施,包括颁布新的环境法律、建立保护区、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恢复重建,并实施长达10年的禁渔期。2021年,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
在这个过程中,重庆既在建设长江航运的工业和物流中心,也在投资恢复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滨江公园、绿色走廊和污水处理系统都得到了扩展。 重庆果园港是中国内陆最先进的港口之一,它已经采用了清洁能源,并将铁路、公路和水运整合到一个联运模式中。
2023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0亿吨。而在数字之外,长江也是一条具有象征意义的纽带——它连接着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从古代到大型物流网络时代。
在中国传统中,河流常被认为象征着生命的流动、适应性和宁静的力量。如今,这些原则也体现在中国的发展规划中:生生不息的流动、精心规划的力量以及潜藏的全球抱负。(编译/王萌)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