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女生高考穿黑色短裙、过膝袜,何错之有!
河南一女考生高考穿黑色短裙、过膝袜,这怎么了?高考是人生大事,相当于成人礼,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更让自己开心满意,何错之有!该女生因穿着一度遭到网上群嘲和非议,这种网暴导致她一时精神崩溃并最终弃考,真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网暴参与者的主体往往是网上的“乌合之众”,他们造成了伤害性后果后,又能够一哄而散,逃之夭夭,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突出问题。 考场安检因为测出女孩鞋底有金属物,不许进入,而女孩头一天穿同一双鞋没有问题,第二天就测出问题,要求换鞋进入。事情虽然有些蹊跷,与引发后来的事件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显然承担不了什么责任。 河南大象新闻拍了执勤特警帮着女孩买拖鞋的视频,他们是好意,是想展现考场的温情。但是女孩的着装放到互联网上,可能招致情趣不高的人评头品足,大象新闻对此评估不足。评论区出现针对女生的低级趣味嘲讽和不应有的指责,大象新闻和平台未及时管控,应当说做得不周到。但大象新闻不是网暴的发动者,他们的管理不当与伤害的实际发生是什么关系,只有专业、权威的机构才能裁定。 个别有一定粉丝量的用户快速蹭热点,对女生横加指责或极尽嘲讽,加剧了网暴力度,他们的责任更容易识别出来,但他们只是网暴力量的一部分。 不能不说,这次网暴的主体就是“乌合之众”,它反映的是当低级趣味在互联网上突然聚合发力并伤害一位无辜者时,网上缺少足够的平衡和对冲力量,无法阻止网暴的发展和伤害的实际形成。直到后果已经酿成,本事件中的表现是女生临时精神崩溃并弃考,才引发舆论反弹。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对一个攻击具体人的帖子或者评论区留言进行附和、点赞,有时就会成为网暴的一个因子。当舆论针对一个具体人时,我们一定要保持相关克制和警惕。 女生弃考,对她的后续冲击会很大。此时此刻,老胡认为对她给予声援和支持十分重要,她的家长和亲朋好友要帮助她渡过难关,振作起来,网上的后续舆论一定要大力参与这种帮助。无论那名女生准备来年再考,还是她做别的选择,我们大家都应鼓励她大胆往前走。需要让她明确知道,真正的社会舆论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如果女生家长对导致网暴的各种因素开展法律追究,并且能够取得她们一家人希望的结果,老胡是很愿意看到的。但我个人估计,实现这个目标会有难度。无论如何,希望事件接下来的进展有助于伸张正义,并且对平复女生的精神伤害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胡锡进
女生穿短裙参加高考被网暴,媒体评论:你们欠她一个道歉
□王高扬(郑州大学) 近日,一则关于河南开封某女考生因鞋子含有金属无法进入考场、最终在当地特警的帮助下迅速购买拖鞋得以顺利参加考试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这起原本充满温情和正能量的事件,却因为部分自媒体的不当报道和公众的过度解读,演变成了一场对该考生的网络暴力。 据了解,该考生因为鞋子上的金属物件触发了考场内的安检设备,导致无法进入考场。幸运的是,执勤的特警及时发现并采取了行动,帮助她在附近的超市购买了一双备用拖鞋,使她能够顺利参加考试。这本是一起展示特警暖心之举和考场人性化管理的正能量事件,但部分自媒体在报道时,为了谋流量,却将关注点放在了该考生的穿着(短裙)上,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指责。 在这场网络暴力中,该名考生成为了无辜受害者,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原本只是想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小插曲而成为了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网友甚至对女生进行了恶意揣测和攻击,甚至造黄谣,给她的名誉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面对这样的网络暴力,我们不禁要问:媒体在报道这起事件时,是否尽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他们是否有意无意地误导了公众的注意力? 作为媒体,其职责是传递信息、报道事实、引导舆论。但在报道这起事件时,部分媒体却忽略了这一基本原则,为了流量将关注点放在女生的穿着上,而不是特警的暖心之举和考场的人性化管理。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也加剧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网络舆论的导向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失真和误导的风险。对于这起事件来说,一些网友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对女考生进行了恶意攻击和揣测,这种盲目的偏见和攻击不仅伤害了考生的心灵,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因此,我们应该呼吁媒体在报道类似事件时,要遵循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报道事实、引导舆论。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避免盲目跟风和恶意攻击。 最后,我们希望这位女考生能够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重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理性的网络环境。 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