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40|回复: 0

韩国加入新马高铁竞标:不了解中国比日本有竞争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40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470

名博

发表于 2016-6-16 13: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料图片
  尽管马来西亚新隆高铁计划还未开始招标,但已经获得了各方的广泛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6日报道称,继中国和日本之后,韩国也派代表到马来西亚争取新隆高铁项目。韩国提出的营运成本是其他国家的65%。换言之,若由韩方负责此项目,将可减少35%的营运成本。
  韩国土地、基础建设及交通部长姜镐人于14日带领20人代表团首次访马,表示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此项目,除了将提供安全高效的高铁服务外,也愿意提供高铁技术转移。
  姜镐人表示,韩国在争取新隆高铁项目上最大的优势是安全,韩国高铁的准时度更是达到99.88%。据了解,韩国高铁自2004年投入运作,连续12年保持零意外记录,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安全指数为0.073,全球排名第一。
  姜镐人在吉隆坡举行的韩国高速列车展示中心召开记者会指出,虽然韩国在高铁技术和服务上比其他国家如日本起步慢,但数据显示,韩方的营运费用比日本新干线低,整体上也比法国少35%。
  他说,韩国高速铁路(KTX)于2004年4月开始通车,因此,韩方在建造铁路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韩国自行研发的高铁技术可协助降低营运成本和时间,例如乘客不必购买车票,而是用智能型手机购票和检票,这能减少检票人员、售票人员等营运费用。”
  姜镐人指出,韩国是从法国引进高铁技术,但过去10多年已成功发展出自己的技术,包括建设系统、车厢制造、讯号设计、运作管理等。他表示,韩国长约380公里的首尔——釜山高铁线路类似新隆高铁所设计的高度,他相信这些经验可应用在新隆高铁计划上。“虽然我不了解中国在高铁工程上的状况,但与日本相比,韩国所提出的营运成本会更低,更有竞争力。”
  报道指出,目前,日本和中国的高铁公司都已表态有意竞标新隆高铁计划。当询及韩国有多少把握能得标,姜镐人没有正面回应,只表示“我们不是要来这里取得最大的商业盈利,而是要互惠互利”。
  外媒:中国发动"双坡"攻势力争新隆高铁项目
  外媒称,中国对争取新隆高铁项目持续发动强猛攻势,除了不断向马来西亚争取出线机会,中国高阶游说团还发动“双坡”攻势,在吉隆坡会见“重要人物”后,将全团飞往新加坡,力求拿下让日本、德国等国皆虎视眈眈的大项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23日报道,消息称,以“中国铁路领域最高领导人”,即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为首的中国高铁联合体团队一行约40人已抵达马来西亚,准备与马来西亚领袖及华团会面,表达中方争取新隆高铁项目的高度意愿。
  《南洋商报》透露,这支代表团在马来西亚停留至25日,之后会直奔新加坡会见该国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官员,继续推广中国高铁优势。
  报道称,新隆高铁项目原先是由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SPAD)和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联合提出的计划,这支中国高阶“游说团”这次前来,计划前后会见两个单位,可见做足准备。
  提及中方此次派员来马的目的,消息称,随着公交会主席赛哈密早前访问中国相关单位,中方这次可谓“回访”,但真正目的与争取新隆高铁有关。
  报道称,新隆高铁将成为向北连接马泰高铁和中泰高铁的泛亚铁路布局之重要一环,让中方建设新隆高铁,有望以相同系统连接这区域铁路;若采取日本新干线,则可能因系统不同而未必达到理想愿景。
  消息称,中国对新隆高铁项目志在必得,马来西亚华团也呼吁马来西亚政府采纳中国高铁系统,如今球只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政府脚下。
  据悉,中国驻马大使馆正在安排,让中国高铁联合体团队与“马来西亚领导人”会面,预计此人正是首相纳吉。
  消息称,该代表团这次访马将会见数名领袖,包括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主席赛哈密、交通部长廖中莱、首相署部长阿都华希及马来西亚高铁机构(MyHSR Corp)领袖。
  堪称中国铁路“一哥”的盛光祖首次来马访问,他这次率领的团队也是中国铁路交通的最高级代表团,代表性十足,中国以行动说明他们已摆岀最好姿态“应战”。
  据悉,由中铁总牵头组成的联合体由六个成员组成,其中包括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CRSC)、中国进岀口银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环球网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5 04:14 , Processed in 0.0254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