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  
   EB流感病毒十分钟侵入人体?蘑菇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支付宝转账超5万需上报?……猪年新春临近,一波朋友圈谣言似乎也跟着这股喜庆劲儿也“欢腾”起来。  
   1.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APP有木马病毒?   [传言]  
   2018年12月28日,360手机卫士官方微博发布博文《税改在即,小心你下载的“个人所得税”APP是木马!》。文中表示,发现“个人所得税App”被恶意广告木马盯上,仅一天就检测到62例伪装木马样本!这可是关乎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真这么吓人吗?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真相]   2018年12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官方微博辟谣:经查,“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APP存在62例木马”为误传。自税务总局官方‘个人所得税’APP上线以来,未发现存在木马病毒问题。  
  
   同日,360手机卫士转发该条微博表示,近日,360监测发现部分与个人所得税有关的恶意APP,携带62例伪装木马病毒,均来自于某些第三方应用市场和恶意网站。  
   [正解]   请通过国家税务总局(www.chinatax.gov.cn)和各省税务局官网,以及主要手机应用市场下载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APP。请警惕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链接,如发现可疑程序,请及时向税务机关反映。  
   2.蘑菇要少吃一点会致重金属中毒?   [传言]   1月4日,微信公众号“传统杨氏太极拳班候直系”推送的文章《蘑菇还是少吃一点吧》,成蘑菇对于重金属吸附能力特别强,常吃蘑菇导致重金属中毒,短短数日阅读量超过10万。  
  
   [真相]   食用菌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栽培环境和基质,目前我们消费的主要蘑菇种类均使用大棚栽培模式,远离工矿企业等污染源,所用基质主要为秸秆、稻草、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栽培环境和基质质量均可控制,因此基本不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  
   个别地区野生菌因生长环境不受人工管控,则有可能导致重金属含量偏高,但这些个别地区的野生菌毕竟产量和销售范围有限,因此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重金属过量摄入的风险是极低的。除非一个月吃6万克蘑菇,才能造成潜在危害。  
  
   [正解]   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较高。  
   食用菌营养价值很高,切勿受“食用菌富集重金属”之类夸张、不实信息的影响。  
   3. EB流感很严重?10分钟侵入人体?   [传言]  
   今年流感疫情似乎来得特别早甚至有点来势汹汹,不少人都已经不小心“中招”。  
   “卫生局发出的通知:这次的EB流感严重,有预防的方式,就是要保持喉咙粘膜湿润……”这则通过朋友圈疯传的消息更是在社交媒体上不断被转发,让很多人紧张不已。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真相]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导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EB病毒虽然存在,但它和流感病毒并不是一回事,EB病毒是一种常见病毒,EB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的简写,属于疱疹病毒家族一员,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烧顽固等症状,并不会引起流感。  
   [正解]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病毒高度变异、人群难以产生持续稳定的免疫屏障,因此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很容易出现人群聚集,而不是儿童居多,且易引起并发症、重症甚至死亡的几率更大。  
  
   因此一定要科学防范,流感预防靠喝水没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流感病毒的传染需要一定过程,不会十分钟进入体内,勿轻信谣言。  
   4.支付宝转账超5万需上报?   [传言]   近日,多自媒体报道称,2019年1月1日起,央行关于非银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的新规施行,微信、支付宝个人转账超过5万“需上报”、“或受监控”。  
   这个通知意味着,个人账户的大额交易及流水异常将接受央行监控管理,个人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购物消费达到5万块钱以上、转账金额达到20万以上,就有可能被列入大额可疑交易进行监控。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真相]   支付宝官方微博12月26日回应称,该信息是谣言。支付宝表示,央行发布的相关文件是针对反洗钱的,一天内现金交易超5万才要报备(而支付宝并不存在现金交易),交易特别大额的(1天50万)才要事后报告,这个在银行体系已实行多年,是为了更好保护资金安全。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正解]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及支付宝本身并无任何的影响,受影响最大的系利用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洗钱的犯罪分子。因为提现额度及转账额度的限制,大大增加了洗钱的风险性。所以普通用户无需担心。  
   5. 15亿光年外的神秘信号来自外星人?   [传言]   1月,据英国《自然》周刊报道,天文学家公布了加拿大一座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信号细节。很多自媒体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把该事件和外星人扯在一起,称信号是外星人发来的。微信公众号“魔都囡”也发布相关文章,霸屏朋友圈。那么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真相]   关于可能制造出这些信号的原因,目前存在很多假想理论。  
   这些理论包括一颗具有非常强烈的磁场的中子星,其旋转速度非常快。又或者是两颗中子星在聚拢为一体。少数观察者认为,这是外星飞船发出的重复无线电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正解]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指挥部展示教育主管施韡表示,“重复的信号是有点奇怪,但对天文学家来说,外星人总是最后一个选项。”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就此解读道:“很遗憾的是,因为这些爆发持续时标很短,很难进行后续追踪,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弄清楚其本质的最大障碍。应该说这与外星信号无关,所有与外星人联系在一起的都是耸人听闻。”   6.“北斗微信”上线了?唬谁呢!   [传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但有些不法分子开始蹭北斗的热度。  
  
   近日,一条“北斗微信上线”的消息在网上疯传。该条消息称:“大家赶紧把这个链接下载了,这个是我们自己的北斗微信,我现在已经用上,网速也快,字体也清楚,家人们,欢呼吧!终于用上咱们自家的北斗导航系统了!https://support.weixin.qq.com/……我们再也不会被腾讯封群了,咱们全体都做这个动作,下载后网速快,不卡机子不封群!”  
   [真相]   微信官方辟谣:没有北斗微信。这种来路不明让下载东西的信息千万不能信。建议大家从官方渠道下载微信。不要听信任何来路不明的“微信新版本”。  
   作为一款导航和定位的系统,北斗和社交聊天工具微信并无关联,尚无官方渠道显示两者相关联的报道,此传言纯属造谣者制造的噱头。  
   [正解]   此类附带下载链接的谣言被不断转发和传播,其中的链接随时有被替换或者篡改,潜在风险很高。针对这种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消息和链接,最好的办法是不轻信,不转发,随手点击举报。  
   7.2019年车辆年检出新规?假的!不要上当!   [传言]  
   最近,朋友圈常常看到一条车检提前新规定的消息,内容称:“2019年1月1日起,当月该年检的车辆必须当月完成,或者提前两个月审验。”很多人到处询问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网络 
  
   [真相]   首先,2019年1月1日并无这个新规;其次,前半句说的是“年检”,后半句说的是“审验”,很不专业;而且,审验一般指的是A、B牌或者校车驾驶员要参加审验学习,针对的是驾驶证,而不是机动车哦!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正解]   机动车年检是可以提前的,但只能提前3个月。车辆逾期未年检上路行驶,罚款200元、扣3分。  
   每逢各种日期节点都会出现谣言党,目的是让车主找他们代办车驾管业务来牟利甚至骗钱,请不要上当哦!  
   8.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传言]  
   庞大的权健帝国崩塌,随之而来的是更多保健品企业的问题曝光,整个保健品行业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当中,有关保健品的谣言更是随着新闻的热度甚嚣尘上,愈演愈烈。  
   消费者相信保健品真的可以“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有效“调理”,同时还能保健康、助长寿。  
   [真相]  
   对于保健品行业来说,夸大、虚假宣传,把食品当药品来卖,同时通过不择手段的营销套路来忽悠消费者购买是主要几个被公众诟病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  
   保健品不是药,更不是灵丹妙药,它仅是食品的一种,不能替代药物和手术治疗,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凡是宣称自己可以治病、防病的保健品,都涉嫌夸大、虚假宣传,这是事实,而且长期服用保健品都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正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召开会议透露,为便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和药品的区分,今年将研究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保健食品标签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  
   生了病赶紧治病,缺营养就吃点好的,健康生活没有捷径。  
  
   (综合来源:北京青年报、新华网、央视新闻、中国之声、第一财经、科技日报)  
 来源:东方网综合 作者:李婉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