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10|回复: 0

梁晓声:关于良心的故事(下)

[复制链接]

9171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185
发表于 2018-2-13 2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8-2-13 20:03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梁晓声 2018-02-12 10:44

       轮到那少年家时,他母亲将驴子也牵到井边。拽上的第一桶水先不往家里拎,而是先让驴子饮个够。那驴经常处于渴而无水可饮的情况,有几次都闯入屋里找水喝。见着水,饮得像没个够似的。往往,它一抬头,一小桶水已饮光了。有村人看见,心里便生气了———“专家说水层都快渗不出水来了,那话你家人也听到了!还讲不讲点人道主义啦?”少年的母亲也生气了:“到哪时说哪时,现在不是还有水吗?有水我就不能让我家的驴活活渴死!我家的驴还被别人家借去干过许多活呢,这又该怎么说?”

       结果,吵了起来。少年赶紧将驴牵回家,他父亲则急忙跑到井那儿去制止自己的老婆,向对方谢罪。也许,他父亲的内心里,也曾有过如儿子一样的梦想———造一辆小驴车,使自己的老婆儿子进县城变得容易些。没想到出了水的实际问题,梦想破灭了。自从发生了吵架事件,少年的父亲卖驴的想法更急迫了,只不过一时还找不到出价合理的买主。而少年望着他眼中那头漂亮的驴子时,目光忧郁了,他变得心事重重了。两年过去了,他家的驴却没卖,真相是———每天夜里,他将驴牵到井边,将长绳的一端系在驴身上,另一端系自己腰上,一手拎小桶,缓缓下到十几米深的井里。好在井壁并不平滑,突出着些石凸,可踏足。预先测准距离,并无危险。驴也听话,命它在哪站定,就老老实实站在哪儿,一动不动。待拎上半桶水,看着驴一口气饮光了,再下井。每次临走,还要拎回家半小桶水。那驴聪明,经过两次后,明白小主人的半夜行动是出于对它的爱心,以后极配合。因为半夜饮足了水,白天不那么渴了,不犯驴脾气了,干起活来格外有劲儿了。某夜下雪,他粗心大意,留下了蹄印和足迹。天亮后,一些男人女人聚到他家院门前,嚷嚷成一片,指责他家人偷水。   

       丢人啊!  
  
       但那种行为确实是偷嘛!  
  
       他母亲臊得不出屋,他父亲当众扇了他一耳光,保证当日就杀驴,驴肉分给每一家,算是谢罪。待人们散去,父亲一会儿磨刀,一会儿结绳套。瞪着驴,刚说完非把你杀了不可,叹口气又说,我下得了手吗?要不就吊死你!又瞪着少年吼,我一个人弄得死它吗?你必须帮我!

       少年流泪不止。   

       驴也意识到问题严重,大祸即将临头了,在圈内贴壁而站,惴惴不安。   


       那时村里出现了几名军人,是招兵的。为首的是位连长,被支书安排住到了他家。该县是贫困县,该村是贫困村。上级指示,招兵也应向贫困村倾斜,所以他们亲自来了。

       天黑后,趁父母没注意,少年进了连长住的小屋。   

       连长笑问:“想走我后门参军?那可不行。我住在你家里也不能为你开后门。招兵是严肃的事,各方面必须符合条件。”   

       他哭了。说自己参得了军参不了军无所谓,尽管自己非常想参军———他哀求连长们走时,将他家的驴买走,那等于救它一命。他夸他家的驴是一头多么多么能干活的驴,绝不会使部队白养的。  
  
       连长从枕下抽出两期杂志,又问:“发表在这上边的两篇关于驴的散文,是你写的?”

       那时他已发表了第二篇散文,第二篇比第一篇反响更好。他点头承认。连长是喜欢文学的人,杂志是在县里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文学很热的年代,那份杂志是县里的文化名片。   


       一位招兵的连长,一个贫困农村的少年,因为文学的作用忽然有了共同语言。  

       连长说:“你对你家的驴感情很深啊!”

       他说:“它早已经是我朋友了。它为我家为别人家干了那么多活,人得讲良心。”   

       连长思忖着说:“是啊,是啊,完全同意你的话。”   

       由于家中住了一位连长,他爸暂且不提怎么弄死那头驴了。
   
       而那少年,已过十八岁生日了,严格说属于小青年了。他和同村的几名小青年到县里一检查身体,都合乎入伍条件,于是都成了新兵。即将离村时,唯独他迟迟不出家门。连长迈进他家院子,见他抱着驴头在哭呢。

       他父亲说:“你倒是快走哇!”   

       他就跪下了,对父亲说:“爸,千万别杀死我的朋友……我走了,不是等于省下一份给它喝的水了吗?”   

       连长表情为之戚然,也说:“老乡,告诉大家,我保证,一回到部队就号召捐款,争取能为你们村集到一笔打机井的钱。”   

       连长和他刚走出院子,驴圈里猛响起一阵驴叫,听来像是驴也放声大哭了……   

       2017年12月某日,在一次扶贫题材的电视剧提纲讨论会上,一位转业后当起了影视投资公司项目主管的曾经的团长,讲了以上他和一头驴子的往事。   


       讨论会我也应邀参加了。  
  
       有人问:“你们那个县现在情况如何了?”

       他说还是贫困县,但已确实在发生一年比一年好的变化。
  
       有人问:“你们那个村呢?”   

       他说已有两口机井,不再缺水了;与县城之间,也有一条畅通的公路了。   

       导演问:“那头驴后来怎么样了?”   

       曾经的步兵团的团长,五十几岁的大老爷们,眼眶顿时湿了。他说,据他父亲讲,当年为了送一名难产的女人到县医院去,一路奔跑,累死在医院门前了。  
  
       他说,他无法证实父亲的话是真是假。既然村里人的口径也一致,他宁愿相信真是那么回事。

       “导演,请把我的朋友写到剧本中吧。没有它,我也许不会热爱上文学,也许不会有现在这一种人生。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纪念它,人得讲良心,求你了……”   

       众人肃然。而且,愀然。   

       导演李文岐看着编剧说:“加上这个情节,必须。否则,咱们都成了没良心的人了,可咱们得成为讲良心的人!”   

       众人点头。

                                                                   2017.12.29 于北京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17 15:18 , Processed in 0.0269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