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炉汤沸火正红 古镇米酒情堪浓
知青群里葛义正在群里发出邀请,让同是插在吴江各地的老知青们去他的金家坝的老家看看,尝尝农家菜。
一拍即合,群里那几天热闹非常。在分会长魏姐的组织下,5月24日,知青会十二分会十二个人来到了金家坝油车港。
葛兄是我的老同学,为人耿直,豪爽。1968年12月15日下乡插队到今日的油车港(当年叫友谊大队),和我所在的金星大队相隔不太远,都是田多人少的纯水稻区。那些年彼此没什么联系,只知道他和同队的小马姑娘在劳作和夜校中产生了感情,1975年完婚,生下一对儿女,也由此被群里微友戏称他为“金家坝女婿”。
为了招待好大家,葛兄特意较我们早一天带着爱人小马和挚友小朱去金家坝拾掇。初夏的雨水不紧不慢偏在那天下得有点像样了,葛兄一向有“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的古道热肠,但想到乡下那泥泞不堪的路,想到他爱人去年还因病动过手术,我的心里实在有点担忧。
群里最年轻的德弟提前为大家买好车票,24日晨7点多,大家在南门车站集中上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车到金家坝,看见葛兄已早早等候在车站,并为大家叫来两辆车。原来村里早已铺了柏油路,今非昔比,我的担忧有点多余了。
昨晚梦中似看到葛兄夫妇夜雨剪春韭,一早从苏州赶来,却真的看到油车港他老家的屋顶上炊烟袅袅,走进去,一锅养了多年的生蛋老母鸡,刚从竹园里拔出的笋,在灶锅里充满诱惑的向我们显示着主人的热情哩!
忠厚的葛兄,贤惠的女主人。
喜欢在灶头烧火的我,撩拨着灶前熊熊的火焰,青春的记忆如火般腾起……
那是为了省4角5分船费,摇了一夜船到苏州,饥肠辘辘的肚子闻着大饼油条的香味却囊中羞涩只能咽下的口水;那是在南新湖中与狂风暴雨奋力搏击的一条捉草船,终于回到港湾时看到的全村人焦灼等待的目光;那是村妇躲在开满菜花的田里,不慎用草当手纸,却被“辣两亩”辣得哇哇大叫飞奔到河里去洗屁屁时,一船人前俯后仰的笑声……
有着知青经历的人,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隔壁的笑声频频传入耳际,今天,我有幸结识了一批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多年,阅历和知识面都可以做我老师的老知青们。虽然他们中大多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友情。初次相识的范文贤老师还赠送了一本他这几年来辛苦耕耘,有马老师配画的《当今百族群》给我,细看内容针砭当今各种不文明的现象,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甚是欢喜,心中非常感谢.
人才济济。打小失去父母双亲只身上山务农的德弟今天大显身手,带来了他拿手的粉蒸肉,清溜虾仁,到葛兄家就一直在灶前忙个不停,一副大厨的范儿。晕素搭配,每个菜都烧得咸淡适中,色香味俱佳,众人连连点赞。
葛兄好人缘,村人多淳朴。就这样,东家送来大白鹅,西家摘来鲜豆子,新鲜的食材造就美味的菜肴,嫩笋红烧白鹅,清蒸太湖白鱼,当地特色的鳗鲡菜,鸡汤里再放点自洗的水面筋,加上德弟带来的粉蒸肉,溜虾仁,更有地上拔出的各式新鲜时蔬,15个人围坐在大圆桌前,说古道今,此时此刻,感觉舌尖上品着的,是满满的情谊啊!
开饭了,我去灶里铲了一碗香喷喷的锅巴上桌,那可是我当年之最爱啊!
酒足饭饱,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在老房子前面留影纪念 ,有的去在边上的竹林里嬉闹起来了。
我本想玩一会再去自己小队送点片子的,可经不住初次相识的路姐热情相邀,和其他11位老知青一起去了同里。
再一次领略了美景,美味,深情厚谊。
在吴江屯村当了几十年教师的路姐,身材娇小,却能量极大,如今桃李天下。她不但为我们十二个人安排了免费游玩古镇的行程,还执意在古镇三桥沿河边的状元居盛情款待大家,说是尽地主之谊,其情之真挚,令人难以抗拒。走进名闻遐迩的退思园,初夏的绿沁人心脾,江南园林的古典,精细伴随着我们对这里的全部记忆一一复活。同里离我插队的九曲港只有六里路,当年,我们一次次的摇船到这里,就着河水坐在街沿上吃着自带的萝卜干饭。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昔我往兮,青春依依,今我来兮,银须菲菲。当年青春的迷茫,已化作今日的了悟。
是晚,同里河两岸千姿百态,河里的小鱼儿一群群的往前追赶,张灯结彩的河岸边,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赏景品茶,古镇艺人悠扬的歌声的在空气中游荡。好客的路姐让店老板用自酿的米酒招待我们,红烧河鳗,鸡头米炒虾仁,水面筋塞肉,野生鲫鱼,一道道菜,是一份份暖暖的心意,砸一口醇厚甘甜的米酒,听几声家常贴心的话语,此刻,酒不醉人人自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