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10-9 13:37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葛剑雄 2017-10-09 06:41:19
二是饮食。
作为地方文化的饮食,指的是民间日常的饮食,而非官方、富人或者特殊场合的饮食。古代交通不方便,食品运送没有保鲜链,不可能冷藏,所以,只能就地消费。这就造成不同地方有不同饮食。比如,南方主要吃米,北方主要吃面,农业地区依靠农产品,牧业地区主要消费奶类、肉类,具体的饮食方法也都不同。因此,民间日常饮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官方的、富人的饮食就不同了,即使本地不生产也可以享受到。比如,最有名的就是唐朝的杨贵妃。杨贵妃喜欢吃南方的荔枝,为了保持荔枝的新鲜,当时规定送的人要骑上快马,到一个地方马上换一匹马再换人再运,不惜工本运到西安。在西安吃荔枝能不能反映当地的地方文化呢?当然不行,这肯定是特殊的。还有一些特殊场合规定必须要放某种食品,这种饮食也不反映地方文化。所以,今天各位到各地去,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饮食,必然是地方上的小吃,是民间老百姓日常吃的东西。
中国的地方食品有很多的风味,比如,辛、辣、酸、甜、咸、腌、腊、干,同样是猪肉,有的是腌的,有的是腊的。这是因为,当时当地人只能就地消费。现在有一个说法,说广东人什么都吃,蛇、猫、狗都吃。有的人夸奖说,广东人真会吃。其实,根本原因是广东人以前非常穷。穷到什么程度?养一头猪还要给它吃饲料,可抓蛇是不花钱的。最早是因为穷,当然,之后一些富人把其中一些菜改造并成了名贵菜。
比如同样是喝茶,但不同地方喝的茶是不同的。南方很多地方喝绿茶,绿茶是不发酵的,真的是清茶。但是,再到南面一点,福建、广东喝功夫茶、铁观音,这些茶是半发酵的,因为适合比较炎热潮湿的气候。有些地方喝红茶,红茶是全发酵的,主要是因为更适合那里的地理条件。但是在北京等一些北方地区,人们喜欢喝花茶。原来那里的水质不好,矿化物比较多,如果直接拿绿茶、清茶泡,有水的味道,放上花茶味道就掩盖了。到牧业地区喝奶茶,茶叶产生在汉族地区,但到了牧业地区,不管是新疆、西藏、内蒙古,加上奶的茶正好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三是民居,即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
官方建筑、公共建筑,或者祭祀性的建筑,像教堂,有的不一定受限于地域局限,有的则有统一的规定。比如,以前中国的寺庙、宝塔,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随便改变。但是,老百姓的普通建筑就一定要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且要平民百姓都能够承担得起,所以,民居体现很强烈的地方特色。
中国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比如,今天湖南西部有一种吊脚楼。所谓吊脚楼,就是用木材支撑,把建筑建在山边上。这是因为,它下面是河流,山里的河流在洪水来的时候水位涨得很高,如果不用木材撑起来搭建筑物,很可能会被洪水淹了。
比如,广东、广西,特别是城市里有一种建筑叫骑楼,东南亚很多国家也有。所谓骑楼,就是靠街、靠马路的地方是一个走廊,但是上面有建物。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因为那些地方夏天很热,太阳强烈,而且经常下雨。如果没有骑楼,人家走在商店门口的时候不愿意停留,下雨赶快走了。有了骑楼,人们就可以在里面慢慢散步,晒不到太阳,也可以躲雨,这样可以来你的商店买东西,看你的橱窗。
又比如,现在成为上海文化特色的石库门。其实,这个房子上海本来是没有的,怎么形成的呢?太平天国战争以后,很多比较富裕的中国难民逃到了英租界。根据原来中国和英国签订的条约,租界里面不能给中国人买房子,都是给英国人住的。但是,这么多的难民逃进来了,而且这些难民都比较有钱,英国人也希望把他们留下来可以繁荣租界。如果按照中国原来的建筑那样一家一户一幢幢建,没有那么多土地。英国人就想出来根据英国联排式的建筑在租界里面造建筑,一个街一长排,两家人家中间一道墙隔开。原来在英国房子前后都是草坪,但中国不行,于是,盖上小小的门楼,上面装上黑漆的大门,有一个铜环,感觉有点像中国传统的住宅。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特色的建筑。石库门房子并不是上海本土的,而是中西合璧的。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中国,地方文化里面代表性的建筑是民间居民的建筑。这些民居主要是以物质生活为主的,但也兼顾精神生活的。比如,传统在中国建筑大厅里供上祖宗的牌位,显示崇拜;有的要配一点小的园林建筑,显示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一类都在民间的建筑当中得到了反映。
四是婚丧节庆。
比如,以前我们小时候过春节,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家里的垃圾不能倒,要到年初五请了财神菩萨以后,才可以倒垃圾。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如果倒出去,会把家里的财倒掉了。又比如说,过年期间家里不能动剪刀、菜刀,动了不吉利了。还有一些像北方大年初一吃的饺子都要前一年的年三十晚上包好,在三天里面再吃,不再做新的,表示来年有吃不完的东西。再比如,在上海,过年一般都要做两个菜,一个是一种黄豆制品,上海人叫做“烤麸”,因为它的谐音就是“靠夫”,可以依靠丈夫,做这个菜希望新的一年里面丈夫靠得住。还有一种青菜,上海本地人叫“塔苦菜”,发音和中文的脱苦相似,这个菜表面上看是一种青菜,实则有脱离贫苦的期待在里面。
中国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到了过年、过节,还有婚礼、丧礼,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或者使用的每一个细小的用具,都反映了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人的愿望。
除上述几个要素,服饰衣服、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器物工具、工艺手工,等等,也可作为体现地方文化特点的要素来研究。但相对来说,不像前面几种那么特色鲜明。
(本文根据演讲现场速记整理,经演讲者授权发布,略有删节;整理人:李小佳)
【思想者小传】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