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9-12 20:09 编辑
2017年9月12日 文汇报 记者 王磊 在摄影师帝姆·林奇拍摄的摄影书《敦刻尔克:照片中的真实故事》中,读者能看见英国士兵在敦刻尔克海滩涉水抵达救援船的场景。本版历史图/东方IC 敦刻尔克撤退中被击伤的民用船只,回到英国后,被拖走修理。 士兵们平安回国后,民众不仅为他们斟酒、送上茶点,还有更为热烈的表达。这张照片和后来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列车上享受茶点的士兵。撤回英国的远征军,成为英国对德作战的主力,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还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大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影片《敦刻尔克》中,海滩上士兵的一周,海峡里众多民用救援船只的一天,天空中战斗机飞行员的一小时,三条线索交叉讲述了1940年发生在敦刻尔克的那场著名撤退。
1940年5月,纳粹德国的军队绕过英法驻守的“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英法军队被困在敦刻尔克。从5月26日至6月4日,在德国空军和陆军的火力夹击下,由大量民用船只和部分军舰组成的船队,从敦刻尔克运出了约33.8万英法官兵,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刻尔克大撤退标志着盟军全部退出欧洲大陆,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统统落入纳粹德国手中。无疑,这是一次失败。但是,撤退士兵中的许多人,包括蒙哥马利将军,参加了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他们越过英吉利海峡,重返欧洲大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因此,尽管是败军之战,敦刻尔克撤退仍然名垂青史。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当天,这样评价:“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辉煌的胜利!”
银幕上一晃而过的镜头中,藏着英国最接近输掉二战的那十几天
1940年5月到6月的那十几天,被后来的历史学者评价为英国最接近输掉二战的时间。那时,派往法国的英国远征军被逼退到海边,英国的命运随着大军的命运,在这十几天里悬而未决———这就是敦刻尔克故事的开始。
1940年5月26日,位于伦敦的英国海军部,收到了海峡彼岸发生危机的消息。比尔·坦南特是皇家海军参谋部的参谋,他是负责英国远征军撤离法国紧急计划“发电机行动”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当他来到海军部时,他被告知,交通线已经被切断,德军的坦克猛烈进攻小城加莱,加莱当时已经有一半的城市陷入战火。根据情报分析,加莱最多只有一天的时间就会被希特勒的军队攻陷。于是,“发电机行动”中另一处撤退地敦刻尔克成为最后的希望。
这些背景隐藏在电影 《敦刻尔克》片头英军向敦刻尔克撤退时一晃而过的镜头中。当时数十万英军的困境,甚至英国的命运,从漫天飞舞的德军宣传画“我们包围你们了”的宣传画中,就能看出一二。
事情为何变得如此糟糕? 此时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检讨和后悔他们在过去几个月中,对待德国的政策,简单地说,敦刻尔克的危局,恰恰是英法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漠视造成的: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但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其诺防线后,并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支援。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沦陷。而几个月的平静对峙后,希特勒在次年5月突然转头攻击西欧,盟军完全没有料到纳粹闪击战攻击之猛烈。5月10日,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比利时、荷兰等国。仅十多天,德国装甲部队就直插海峡岸边。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向敦刻尔克撤退,试图渡过海峡。
从驻守马其诺防线,到自己被包围在海岸线上,前后仅两周左右———正如《敦刻尔克》影片中,月光石号船长道森先生离开港口,驶向敦刻尔克时,对孩子所说的“我们要去的是战场”———当时的英国甚至没有准备好这场战斗。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敦刻尔克》中,引用了当时在敦刻尔克的一位士兵的话,“几天来的溃退,不仅缺乏弹药,而且人员损失惨重。我们有一半的人不知道要做什么。”
新任首相丘吉尔的坚持:战斗到底国家终会复兴,温驯投降则会万劫不复
德军发动进攻的同时,在伦敦,英国参谋部与内阁正在召开战时内阁会议,就任刚超过两周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包括外相在内的部分内阁成员提出的求和建议,当即做出执行大撤退行动的决定。比尔·坦南特被派往多佛港,那里有连接着敦刻尔克的航道,“发电机”开始运行,行动主管是迈克尔·丹尼上校,伯特瑞姆·拉姆齐中将。行动开始的当天也就是5月26日,有超过1300人乘船成功撤退。
不过,5月27日,比尔到达多佛时,德国军队已经开始轰炸航道,下午他冒险坐船抵达敦刻尔克。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就在英国海军向目的地集结时,德国空军投下了上万枚燃烧弹和高爆弹,敦刻尔克港口瘫痪。
尽管如此,撤退行动没有中断。英国皇家空军起飞200架次战机掩护,重创了德军,这天被德军称为“灾难的一天”。英国海军则全力以赴,抽调舰艇前来运输人员。当时,搭载400人的舰艇需要8小时才能往返,有人无奈地表示,难道要到圣诞节才能完成撤退? 由于缺乏小型船舶,无法迅速将人员从海滩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只,坦南特尝试用防波堤当码头,集结人员登上小船后再运送到军舰上。这条用木板钉起来的不足1200米长的防波堤———正如影片《敦刻尔克》中呈现的那样,千疮百孔并且人满为患,成为敦刻尔克的生命线。就这样,军舰和超过20艘英国大型渔船来回海峡之间参与撤退,5000人渡过了海峡。
到5月30日,有7.3万人撤回英国,但是有将近40万盟军困在敦刻尔克的海岸,英国海军已经损失数十艘舰船。后来的几天里,有时英国海军一天就要损失超过30艘舰船,甚至因为德国空军的巨大威胁,撤退行动只能改在晚间进行。6月2日夜,英军的撤退全部完成,坦南特从敦刻尔克登船回国。
“原本昨夜可以结束任务,但是掩护英军撤退的法国军队,必须留在原地抵抗德军,因此无法及时登船。”6月3日,伯特瑞姆·拉姆齐中将在致舰队的广播中说:“今晚继续执行撤离任务,我们要让世人知道英国绝不会弃盟友于不顾。”敦刻尔克的撤退继续,当晚,满载法军的英国海军“布卡里”号驱逐舰,最后撤离敦刻尔克。拉姆齐宣布“发电机行动”结束。
次日,敦刻尔克陷落,4万留守抵抗德军的盟军被俘。整个撤退行动,总共撤回了33.8万人,而其中英国远征军中的25万人在其后的二战中,成为英国陆军的主力。
如今,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大撤退中阵亡的将士。而在海峡的对岸,一尊拉姆齐将军的青铜像矗立在多佛山坡上,与纪念碑遥相呼应。很多人都记得丘吉尔的那句“这次撤退将孕育辉煌的胜利”,却也不应忘记就在敦刻尔克战事陷入胶着之时,伦敦却在为“求和还是一战到底”争持不下。那时,丘吉尔曾表示,战斗到底国家终会复兴,温驯投降则会万劫不复,他这样对内阁成员说:“我们将继续战斗到底,如果我们悠久的历史难免要终结,那只有当我们每个人倒在血泊之中时才会完结。”
敦刻尔克大撤退·数据
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
英法军队有4万余人被俘,有2.8万余人死伤。
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军队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英国空军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只和17艘法国船只被德军击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