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0|回复: 0

知青—一段难忘的回忆(第二集)4

[复制链接]

8958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60
发表于 2017-9-3 09: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9-3 09:57 编辑

2016-07-02 陈蓓蓓

田头地边的大课堂

        这张老照片中只有一位老乡,他和我们知青特别有缘,我们都叫他葛大叔。葛大叔中年丧妻,他将五个子女抚养长大,承担着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实在不易。葛大叔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他有东北汉子的热情好爽,而且非常幽默,肚子里装有不少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


       葛大叔是村里干活能手,庄稼地里的活样样在行。瞧,这是他在田间给知青上课,葛大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知青都被他幽默风趣的东北方言逗乐,个个喜笑颜开!


       葛大叔非常喜欢和上海知青在一起,他对新鲜事物有着好奇心,大叔对知青的评价很高,总是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真棒。葛大叔有三个女儿,他有一个心愿,只要有一个女儿能嫁给上海知青就满足了。他明里暗里。旁侧敲打,说三个女儿随便挑……!


        我们可爱的葛大叔愿望没有如愿,上海小伙子大返城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黄浦江边过起了小日子。葛大叔去世后,我们和他的子女的乡情一直延续到今天!


多种经营  发展生产  发财致富


        1973年至1976这期间,是我们下乡后風調雨順的几年,也是生产队搞规划谋发展的时期。改变了以前那种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单一种田方式,队里的集体资金增加了,我们的工分值也高了,年底分红除去一年的口粮,还能获得几百元的钞票。在那个年代,城里的工人,每月也就20多元!


      这是老农葛大叔和知青一起种木耳,葛大叔就是喜欢和知青一起干活,我没说错吧!他总是说,知青有文化,聪明,肯干!

坐着马车干活去

        南方耕牛是农民的宝贝,在北大荒马是农民的宝贝。下乡那些年,我们和马结下不解之缘,进城坐马车,上山坐马车,到深山老林砍柴坐马车,送公粮收割五谷都得用马车,用得着马的地方多的是……


  北大荒的知青几乎都会骑马,尤其是小伙子,鞭子一甩,策马奔腾。相对而言女知青就胆怯多了,马发狂时九牛二虎都拉不回来!但是再怯懦的知青都会试试,哪怕摔的鼻青眼肿,我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村里已少见马的踪影了,记得以前送公粮到黑河市里,马车队伍浩浩荡荡,如今马车不能进城了。


  这张老照片赶车的是村里的赵大伯,坐他的马车,我们绝对放心,再倔犟的马儿在他手中都乖乖的。车上都是我们知青哦,那中年妇女是吴医生,马车满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车老板赵大伯说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也年轻了!


  我的知青朋友,你能看出马车上是张三还是李四啊,四十年前的青年伙伴还记得吗?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电影


        上世纪70年代初,农村几乎是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的,农民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电影就感到特别奢侈,那时不管干活有多累,附近村有放电影的我们就会结伴而去。大乌斯利力,小乌斯力,卡伦山,四家子,几乎每个屯都有我们的踪影,年轻人一起坐着马车,蹬着自行车,一路嘻嘻哈哈,满是欢声笑语,一切疲劳和烦恼全都抛在脑后,那才是最轻松的 时候!


        露天看电影也有遭罪的地方,夏天蚊子(还有东北特有的小咬)盯得厉害,得不断用巴掌、扇子、报纸等东西驱赶蚊子,耳边只听见一片"噼噼啪啪"的击打声。冬天看电影得穿着大衣捂得严严实实,耳边听到的是"擦擦擦擦"的跺脚声,但是知青和老乡都乐此不疲……


       我们在露天看老掉牙的旧片子: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三进三城……。我们也去黑河市里看过朝鲜的新电影:摘苹果的时候、金姬和银姬……。因为我们是农民,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调休,农忙时不能请假,那时有新电影,我们特别盼着下雨。有时为了看一场电影,来回要走四十里路。有时看电影回村已是半夜,月光下我们的自行车队也很威风,犹如敌后武工队。为了一场电影,我们付出的代价很多。


       那时候我很喜欢看《英雄儿女》,看了三遍流了三次泪,眼泪刹不了车!看到王芳与亲爹相拥,触景生情,我想家啊,我的泪是思乡的泪,是想俺家亲人的泪!看了好多遍《智取威虎山》,我们常常调侃:"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有黄了,防冷涂的腊!"插队八年后,我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抗战八年了,日本鬼子都滚回家了,我们都满八年了,何时才能回到我的家乡?!


梦中思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黑龙江的冬天嘎嘎的冷,太阳下午三点就落山回家了。夜幕中北风呼呼的吹,雪铺天盖地下,村庄里不见一个人影,都猫在热炕上,夜特别长特别静,只有那不时传来的几声狗狂吠声和夜猫凄凉的尖叫声,听了叫人毛骨悚然。我们猫在屋里,早早的就钻进被窝,天南地北开始闲聊。家住在中华第一街“上海南京路”的朋友,把从南京东路至南京西路(国际饭店止),一家家商店的店名如数家珍般挨着说出店名,到底是从小在上只角长大的,我们生活在下只角的自叹不如。(试问,如今还有谁能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京路上的商铺一一到道来。)


  就这样在无聊中,打发我们的夜生活,慢慢地,慢慢地,有人打起来呼噜,很快就想起了一片呼噜声,渐渐地、渐渐地进入了梦乡的梦中,梦中思乡……。


  亲人在黄浦江畔,游子在黑龙江边,乡愁是一首……


我们这一辈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


        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岁,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


  我们这一辈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

  这是歌曲《我们这一辈》,我和我的知青朋友都会唱。岁月的江河,无尽流淌,当年的知青,如今都已过人生的楚河汉界,虽然已生华发, (照片中那位挥着手的女生就是作者) 我还是要再说一声,你好,我的知青朋友!


黑白老照片见证知青岁月


  四十多年前的老照片很珍贵,里面有很多的回忆,很多的无奈,很多的艰辛,当然也有不少的欢乐,她的保留是一个抹不去的记忆!我曾将老照片用美图秀秀做过美化,也许画面会更亮丽清晰,但是考虑再三决定以其本来面目亮相,黑白色为主基调的照片,追随着我们自己的青春岁月……


  如有兴趣。请看知青_一段难忘的经历(3)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7 03:08 , Processed in 0.0238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