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56|回复: 0

知青—一段难忘的回忆(第二集)3

[复制链接]

8958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60
发表于 2017-9-3 09: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9-3 09:52 编辑

2016-07-02 陈蓓蓓

追寻岁月的足迹

        照片将我带回到1975年的10月,这天收工后,我们几个有说有笑,走在乡间的大路上,太阳就要下山了,西边的晚霞,清晰的折射处出我们的影子,此时我才发现结束一天的劳动,心情很放松哦,我们的笑容是如此灿烂!

       照片中的六个知青,一个个都那么老土,脚上那双劳动球鞋, 下乡那些年不知穿坏了多少双,如今这样的劳动鞋,好像建筑工地上的民工们仍在穿!


       你注意到那二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了吗,他们肩扛着的武器,现在可是看不到了,我们知青太熟悉了,它的学名叫"钐刀",形似镰刀却比镰刀大的多,用纯钢制成。这把钐刀在麦收时派大用处了,割小麦要大刀阔斧如扫荡之势,钐刀手必须身强力壮,我们村的知青了不得,麦收时这样的男斗士就有好几位,其中还有知青女将,我这个子就靠边站了。


       我怎么又会闯入这个镜头呢,那年上海师大的师生到农村采访,要拍个纪录片,带回上海放映,我有幸参加拍摄,这是记录片中一个镜头。我的一生中没有出镜的机会,想不到一段知青生活,让我有了这个一闪而过的露脸机遇,哈哈!


       喜欢这张照片,因为这是我知青生活的真实经历!


抗洪救灾抢收小麦


        因为年代已久,眼前的照片想不起来是何时拍的,研究了许久,尘封的记忆渐渐想起……


        照片中的人物,在村里有不同的岗位,有小卖部的经理,有机耕队的拖拉力机手,还有食堂的炊事员,还有下大田的我……,这支杂牌军怎么会走到一起呢?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那年黑河发大水,水漫金山,水库告急,全村劳力全都上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照片中我们都拿着铁锹,那是挖土筑堤的工具。这是我们从防洪工地上归来,水退下去了,此时的心情可能也放松了,照片上的年轻人显得很轻松!(第一排那个爱笑的女生就是作者)


       这年的水灾好厉害,除了抗击洪水,还要抢收庄稼,成熟的小麦躺在黑土里,联合收割机不能下地,全靠人工抢收。那把大钐刀发挥了功能,钐刀手大刀阔斧将小麦割倒,我们紧跟着捆小麦,马车紧随之后拉到打麦场,那是一场与天斗的战争,我们是农民,不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将会完不成交公粮的指标,我们的收入也大受影响,此时我们才真正明白农民有多不易!   


最留恋我们的知青食堂


  插队那些年最留恋的咱们的知青食堂,因为这是家,更确切的说是家里的大客厅,收工后来到这里,刚刚出屉的大白馒头,一口气连吃三个,嗅着满满的香味,品味厨师拿手的小菜,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边吃边聊,国事家事天下事,聊天谈天其乐融融,村里有那点八卦小事,当然不胫而走全知晓……


  知青食堂自己管理,尽管事务长换了好几个,但我们的食堂红红火火好几年,记得当年县里的干部下乡,不在公社的食堂用餐,却要舍近求远到我们知青食堂蹭饭。


  村里的干部和老乡对我们知青食堂给予扶持和帮助,新鲜蔬菜摘下来,先送到知青食堂,队里杀猪宰羊都会想到知青……。插队那些年干活是辛苦的,但在吃的方面,绝对是环保的绿色的!


知青食堂我们温馨的家


  1969年至1975年,是我们队里知青最多最兴旺的时期,那时我们的知青食堂,在爱辉县远近有名,前来参观取经的还真不少。


  村里给了我们知青很大一块自留地,紧挨着小火车道,我们在自留地种了大量黄豆,每天队里的活干完了,我们会拿着二个大馒头,直奔自留地除草松土。秋天丰收了将黄豆送到榨油厂换豆油,用豆渣喂猪。队里的作坊磨豆浆,做豆腐,自己动手改善,我们的小日子过得蛮滋润的。老乡们常说,这些上海知青真会过日子!


  这张老照片,就是我和知青朋友们在自留地忙乎,远处的女生就是我了。我们都爱自己的食堂,只要有空都会到食堂帮忙,那是我们自己的家!随着返城的帷幕渐渐拉开,我们的知青食堂也随之解散……,在插队最后的日子里,没有了食堂,那是我们的痛……。


绿色菜园子


       知青食堂的四周有些空地,我们就充分利用了。春天栽上西红柿🍅,茄子🍆,辣椒,芸豆等,到了初夏,我们就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


  照片中那个提溜着水桶的女生就是我,我对食堂有着深深的依恋,对于做饭炒菜做馒头等家务,我能力很差,没有食堂要我自己做饭,那我就傻眼了。所以我对食堂的事非常积极热情,干自留地的活我很自觉,不求任何报酬。食堂解体后,我们自立门户,幸好知青食堂最优秀的炊事员和我同一宿舍,缓解了我的焦虑症。


多年未见,我们都想你了……

        这位清秀美丽的姑娘,是1969届初中生,比我晚到生产队一年,我们一起度过了插队最艰难的日日夜夜,有着一段很深的知青情缘。记得第一次探亲回家的途中,我们一起到北京游玩是那么地开心……


       知青到生产队二年后,她的岗位轮换到知青食堂,成了食堂的养猪官。十八的姑娘一枝花,养猪这活又脏又累,没有那点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干不了的。看见这张照片,我眼前就浮现她带着围裙,挑着二桶装满猪食,晃晃悠悠的走入猪圈的画面。


  养猪是一项非常脏的活,除了伺候它们的一日二餐,还要每天带着它们遛弯。我偶尔走进猪圈去看她干活,臭烘烘的气味扑鼻而来,真受不了。隔三差五还要要起猪圈,将它们排泄的物做清理,拉出去当肥料,然后铺上新的稻草,这帮又蠢又贪吃的家伙,也要有个较为干净的窝,伺候它们真不容易。


  这位文静秀气的上海姑娘,在插队的日子里,干一行爱一行,她饲养的猪膘肥体壮,照片中的猪有多干净多可爱。但是如果你观察一下她的那双手,会发现那么粗燥干裂,手上贴满了橡皮膏,晚上洗漱时撕开橡皮膏会流很多血,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她的母亲知道后心疼不已!都说手是女孩的第二张脸,插队那些年我们的双手最受委屈了,干巴巴干乎乎,没有一点点美感!


  你好,美丽的知青朋友,返城后不久你就去了香港,又多年不见了,我们想你哦,知青集体呼唤你回家聚聚。感谢你,让我们总想起那诱人的红烧肉……

诱人的红烧肉


        瞧,照片中的二头猪多肥啊,少说也有几百斤,这是我们知青自己饲养的猪哦,它们的生长期要一年以上,猪的饲料也是绿色食物,比如豆腐渣,麸皮,西葫芦,酒糟等(现在上海有很多西葫芦,那些年是用来喂猪的哦)没有任何添加剂,绝对的绿色食品,逢年过节村里飘逸着阵阵香味。


  农民不舍得吃猪肉的,一年也就过春节时留点猪肉打打牙祭,给孩子们解解馋,大多数都卖了换钞票,来年一大家的开销都指望这些钞票了。


  我们知青可不一样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想吃就吃,而且吃个够吃个痛快!我和伟人毛主席一样,红烧肉是我的最爱,至今我还是对红烧肉情有独钟,尽管味道今非昔比。每逢食堂杀猪,看到那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我接连好几块,大米饭能吃500克,如今的年轻人看到这一节,一定会惊讶不已,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是能吃能干的知青! 


望不到边的庄稼地


       这是我们村的玉米地,好大好大,南方用‘’亩‘’计算耕地的大小,在北大荒是用‘’晌‘丈量土地面积。


       就这片玉米地有20多晌, 夏天玉米地除草,每人一条垄,这垄没有头也望不到边。手拿着锄头弯腰驼背,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锄头在手中越来越重,地头禾苗黑土背朝蓝天白云,同一个动作同一种姿势,好像永远没完。男生力气大干的得快,干完顺势躺倒在地里歇一会,我们女生就苦了,没有喘气的机会,有时想,这时候如果哪个男生接我一把,我就嫁给他算了。  


        照片中弯腰撅腚在锄草的,几乎都是我们上海知青。在这片土地上,六月点种,七月间苗,八月除草,十月收割,每一项农活都累得不堪回首,它那静默中的威严和漫长,只有农人的坚韧和耐心能与之对抗。


       都说北大荒是祖国的北大仓,荒地不可能自然而然的成为粮仓,她需要开垦,需要播种,需要管理,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那些年我们为国家的粮仓付出了很多很多,共和国的粮仓里有我们付出的汗水!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7 03:23 , Processed in 0.0237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