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8|回复: 0

四十年来,一个上海读书人的买书故事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8-29 17: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8-29 17:13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智琦

       南京东路书店里依然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戴着袖章的老伯伯高高地站在凳子上,手握喇叭叫喊:不准窃书!小心图书遗失!说实话,当时的购书环境实在可以用“糟糕”两字形容。


       人生真是永远面临着两难选择:年轻时希望博闻强识,却囊中羞涩,买不起书,更何况当年书是那么紧俏抢手,很多好书难以买到;现在有了足够的买书钱,却没有更多空间让新书妥帖安放,家里书籍已经堆放太多,年龄逐渐老去,眼力开始不济,阅读变得快乐而又艰难。近四十年来,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青春、走过中年坎坷人生路的书,在藏家眼里也许并不珍贵,却是我心头隐藏着的故事“书签”。


       1978年秋季,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当时百废待兴,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籍少得可怜,一些名著精华则早已被老三届同学捷足先登借阅掉了。我是应届生,有幸考进大学,却没有几两文学功底,家中只有之前批判宋江“投降派”时买的《水浒传》等几本可怜的小说。“文革”终结,冰山解冻,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陆续面市,星期日回家休息时,我总喜欢跑到四川北路、海宁路口或南京东路、河南路口的新华书店,还有福州路上海书店等处,领领新书行情。凑巧能买到心仪的书如杨沫的《青春之歌》,往往要排半个多小时队,才买得到。讴歌青春与理想的书籍,对当时人生观的确立与未来走向,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n      到书店买书不易,上图书馆借书又难。面对饱学厚藏、腹有诗书的老三届同窗,我感觉明显底气不足,只能另辟蹊径。我有个表舅在福建省新华书店供职,“文革”前他中专毕业分配迁居福州,对我能上大学非常赞赏,倾力支持。1979年4月,我从上海新华书店供应科长手中,取到表舅带来的《红楼梦》《古文观止》《文心雕龙》《李太白诗选》《中华活页文选》等书,欣喜若狂,对于作家唐弢写给范用书信上的话感同身受:“我一生爱书,见好书如见好友,阅之心醉。”

       这些书共花费12.2元,当年师范生每月零花钱则只有18元。在我,精神食量的花费,超过了口腹之欲的重要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书店开始出售特价书。打折力度蛮大,但书的品质优劣难分,需要识货者能在书堆中立马判定价值高低,眼快、手快,脑子更要快。这样的购书经历充满刺激性。


       记得1980年岁末,华师大河东食堂在中午供应结束后,摇身一变为特价书大卖场,大堆大堆的图书直接放在长长的饭桌上。门一开,同学们蜂拥而入,冲着感兴趣的书狂奔而去。书不大有可能仔细翻阅,总是抢到手再说,不喜欢的则直接扔掉,就因为“书少僧多”,稍微晚到者根本没份。我总算抢到几本,书名则已经忘记。想来可惜,地上被踩坏的书不少,食堂大门也被挤得散了架。后来上海体育馆也举行过类似的暑期图书展销,大专师生凭工作证、学生证,可以先到福州路上的科技书店领券,按照券上指定日期去图书展销会沙里淘金。然而,让我感觉有价值的特价书还是很少的。1981年5月30日,当时的工业展览馆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里举行美国图书展销,卖的都是原版进口的美国图书,铜版纸,大彩页,精致厚实,令我大开眼界,但价格贵得惊人。令我气恼的是,艺术专著区域只允许艺术专业师生进入,中文系被划在外面,我只能讪讪地遥望叹息……

1957年6月8日,上海图书发行公司设立的上海旧书店四川北路门市部开业
1987年4月24日至5月5日,“首届古籍书市”在文庙举行


       毕业后,当了中学语文老师,购书仍是我生活中的最爱。书店还是那么几家,书倒是多了不少,有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有《雪莱诗选》《叶赛宁诗选》,还有舒婷的《双桅船》等,南京东路书店里依然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戴着袖章的老伯伯高高地站在凳子上,手握喇叭叫喊:不准窃书!小心图书遗失!说实话,当时的购书环境实在可以用“糟糕”两字形容。

       可喜的是,热销书可以预订了。我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花两毛钱,预定了由程千帆、周汝昌等大家撰写的《唐诗鉴赏辞典》(1983年12月第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定价7.8元,加上预定费,正好8元钱(注上一笔:当时每月工资60元,没有奖金)。这本鉴赏辞典,直到今天我还不时翻阅,从中受益匪浅。


       在福州路上海书店二楼,我无意中发现有个专供大中专教师的内部参考书窗口,只要凭教师工作证,就能买到新华书店里不可能有的书,其中有大量政治类图书。我买到过《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病夫治国》等书,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和思考社会制度问题,同样获得了许多启迪教益。


而今上海书展盛况依然,爱书人仍在一缕缕墨香中安放内心


       2004年开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把原来的上海图书交易会升级为上海书展,普通市民可以买票入场购书。图书从10万余种增加到15万余种,参展出版单位从17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家,零售额也直线上升到5000多万元,这里书海浩荡,成了“书香中国”的典范标志。有趣的是,上海书展每年八月举行,收尾谢幕时,往往与我的生日重合,因而我每每把去上海书展当作庆生的一部分。人生有涯而学无涯,去上海书展,事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功课,从报刊网络上查找热门图书介绍,直奔目标而去。手里拎着斩获的书,一个个展馆辗转而行,数小时下来,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现在上海书展购书环境越来越好,如果购书多,可以现场通过快递送到家门,潇洒走人。


       这几年,我每年都去上海书展。书的品种多得目不暇接,常感难以选择,与当年读大学时的购书境遇,真有霄壤云泥之别。每次去,最终购买的书似乎并不多,但都有收获。2014年8月18日去上海书展,暴雨如注,购得《穆斯林发现欧洲》;2015年8月21日,阳光灿烂,在上海书展购得《耶路撒冷三千年》《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2016年8月23日,阵雨初歇,购得范用《存犊辑览》……其实最终买到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年这个时候,作为一名爱书者、读书人,在上海书展现场完整地走下来,像完成庄严的仪式般,向作者、好书以及和我一样的读者,献上我诚挚的敬意。


       读书时深感岁月静好,购书时也但愿静默对视,抱得好书归。多年的这一初心,如今依然。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04:54 , Processed in 0.0324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