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8-16 13:37 编辑
(摘编自《看历史》)
2016年3月23日,歼10首飞18周年。在这前一天,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逝世。而在歼10之前,我国在“文革”期间研制的歼8,差点因为林彪的“四号任务”而夭折。
歼八为垂直起降战机让路
尽管“文革”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但航空工业系统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独立自主研制新一代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歼8飞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以后,本应集中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抓紧进行飞机的设计定型工作,可是,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已掌握军委工作大权的林彪突然提出大搞运输机和直升机,继而又提出搞垂直起落战斗机。
1969年3月2日,中苏边境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国一下子被推到战争边缘。在“准备打仗”的大背景下,加上美苏等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制都在这一年启动,林彪便以加强战备和准备打仗的名义,强令空军和三机部上马研制垂直起落战斗机,并要求空军在最短时间拿出意见和方案来。
力争在1971年“七一”上天
其实,早在1968年7月11日,空军向军委办事组和国防科委就上报了《关于三五期间我国飞机发展问题的建议的几点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尽快解决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的问题。随后,短距起落战斗机被列入研制课题。只是由于技术储备不足,该项目只能列入预研项目。
“珍宝岛事件”后,这一预研项目成了高于一切的重点项目。1969年8月25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航空工业“825会议”,明确把垂直起落飞机这一预研项目提升为急需研制的型号任务,9月份就正式下达了型号研制任务,其代号为“四号任务”。这就意味着短距起落战斗机课题预研项目顿时变成压倒歼8研制的头等任务。
10月30日,三机部在沈阳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宣布了垂直起落飞机领导小组成员。这次会议要求,601所抽出116名设计员,112厂抽出40名技术员,同有关院校30多人组成“四号任务”连队,由601所副所长叶正大任连长。会后,立即开始了紧张的设计工作,按研制计划要求力争在1971年“七一”上天。
“九一三”后“歼八”起死回生
“四号任务”的实施,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分散和削弱了歼8飞机的研制力量,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歼8飞机的研制进程。实际上,这时歼8飞机的研制已处于半停滞状态,并陷入濒临夭折的境地。
但是,林彪仍然对研制进度不满意。他指示由空军负责的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指定沈阳军区空军一位副政委为“四号任务”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统一领导“四号任务”的研制。同时,空军直接派人进驻112厂监控研制进度。在这种高强度压力的情况下,601所设计人员全力以赴,仅用20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了垂直起落飞机的总体方案。但是,被列为重点研制型号的“四号任务”,由于受技术、材料及发动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远远超越了我国当时具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研制进度非常缓慢。
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才为恢复歼8飞机的研制带来新的转机。1971年12月14日,李德生、余秋里等中央军委领导在北京召开了歼8飞机汇报会,会议决定,1972年继续小批量生产歼8飞机,以便再次进行全机静力试验,并加强试飞工作,从而使歼8飞机终于起死回生。
1972年3月25日,“四号任务”领导小组召开了第12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四号任务’不列入国家型号发展计划,仍为先期研究的科研项目。”至此,“四号任务”下马,与之相应机构随即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