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3|回复: 0

黄海岁月(连载8)代理“男朋友”(1)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8-16 13: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8-16 13:21 编辑

稿件来源:苏州知青 作者:万汝藩


一、交友刘继臻

       记得刚下乡的时候,我们连里苏州新知青与淮安老知青的关系非常紧张。其中有利益的争执,也有无端的猜忌,更有一些是思维与理解上的误解。我交的第一个淮安知青朋友,应该是刘继臻。

       刘继臻出身于医道世家,自己也有相当的文化。第一次我们的交往,是在谈学校功课开始的。他是个初中生,曾经学过俄语。他为我唱了俄罗斯民歌《故乡》,他唱过之后,我又用中文也唱了一遍。

       这一来,他可不相信我是小学文化了。因为,他是在初中才学的俄语。我就耐心地向他解释,我确实是在小学四年级读的俄语。他才说:“苏南的教育水平,确实比苏北高。”就这样,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当时备战的空气非常浓厚,刘继臻的仿宋体写得很好。我们俩拎着和了胶水的石灰桶,在大仓库的顶上,数着瓦片,写下了“准备打仗”老宋体的四个大字。在离连队南面的六里路开外,都能看到、就能看清的这四个字。

       我与刘继臻的真正心交,是在一次上厕所的过程。当时,党的“九大”召开之后,社会上学习会议精神,学习“新党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关于林彪成为唯一的副主席与接班人,我是有着自己个人的看法的。

       我俩蹲在厕所,这天厕所里没有其他人。不知怎么的,就扯到了“林副主席”这个话题上。我就讲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大概是三个可能,四个出现。他一听到就紧张起来,将手指竖在嘴上,示意我不要再讲下去。等出了厕所,他才说:“真是吓死我了!”

       不过,我俩在确实没有他人的情况下,交换了“九大”和新党章”中规定林彪成为接班人的不同想法和看法。其实在当时,我对“天才”、“顶峰”已经有了自己不同的认识。有了这些当时所谓“犯禁”的谈话,自然而然拉近了我俩的心理距离,变成可以畅快交流的朋友了。

       这是1971年8月29日的事。我还写了首《答刘继臻》的诗送给他:“人类发展史正宏,愿吟梁父卧隆中。无量高台称天才,何讲事物道顶峰。问君载册曾为信?遥途良骥识心胸。创业守成千般艰,敢抛颅血一腔涌。”

       这一年的9月13日,林彪在温都尔汗摔机之后,当时消息封锁得很紧。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外,连队里每天“早请示,晚汇报”照常进行。大家在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之后,依然是祝福林副统帅“永远健康”。

       这一天,刘继臻急急忙忙、神情紧张地找到我。他告诉我:“林彪出事了……”。当时我还真的有些不相信,依然也用手指竖嘴唇的手势,制止了他继续讲下去。昨天的“接班人”,转眼成为“阴谋家”。这个角色转换之快,让我的思维无论如何也转不过来。

       直到中央文件传达、“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刘继臻才问我:“你有什么本事,把林彪预测得这么准?”我笑了笑说:“我那有这个本事呀!你看他说了历史上那么多‘政变’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的一些什么,不就可以看明白一点了吗?”这就是我与刘继臻在当时被要求“政治挂帅”、“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方面交往的小故事。

       至于在连队生活方面、文艺活动方面、兴趣爱好方面,我们的交往依然很多。甚至连生的疾病,有时也是一样的。因为长期的劳累和超负荷工作,加上营养不良,夏收过后我的肺结核病又犯了。

       在吃药仍无效果的情况下,我被安排住进了七团医院。刘继臻因为同样的病,已经先于我住院了。反正生的是同样的病,更没有顾忌了。两人住在一个病房,聊起天来反而更自由自在了。

       我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刘继臻的病比我严重得多。手术后又恢复了很多年,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在兵团期间,我与刘继臻的友谊保持了始终。即使回城以后,友谊依然持续。1987年冬,我在淮安写的《楚州十咏》,就是他送到“淮安报”社,刊登出来的。

二、帮助吴绿华

       在我和刘继臻住院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使我终身都难以忘记。吴绿华,女,1945年生人。1962年南京下乡知识青年,是与我们连的石兆庆是同一批来到农场的。我与她相识的时候,正是在大有的七团团部医院。

       当时她已婚,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据说她的长子名龙,次子名虎,三子名彪。她的丈夫姓蔡,是武汉军区的现役军人。她丈夫到兵团探亲期间,突然生病,住进了团部的医院。丈夫的病其实已入膏肓,不可药救了。

       看到她满脸愁容、一愁莫展的样子,她们所在“原东直一队”的连队,也派了一名1965年南京下乡知识青年吴兰华来照顾她。丈夫终于不治,撒手人寰。就在她举目无亲、六神无主的时候,也在住院的我,了解并知道了这些情况。

       我非常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我感到:帮弱助寡应该是人的天性,也一直是我的个性。因此,从车辆安置到火葬场火化的各个环节,都是我和吴兰华一起帮着她操持、办理的。当时她除了垂泪,再也拿不出任何主意,办不成任何事情了。

       当骨灰入盒后,我自作主张买了一大块红布,把骨灰盒包了起来,带在身边。这个骨灰盒在我身边呆了六七天吧,直到武汉军区来人,各项事宜办妥后,我才把骨灰盒交还到吴绿华的手中。

       这一年的冬天,我在东直军寨渠工程收工之时,曾与张也青一起顺道去看过她。这一次,吴绿华十分殷勤地招待了我们,并把吴兰华请来作陪。那天她最好的一碗菜,记得是我爱吃的红烧肉。

       她住的那间小草房布置十分整洁、清爽、素雅。小窗上挂着一块白色有花的纱布做的窗帘。墙上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幅长长镀金像框里的黑白照片。中间坐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身后站着好几排戎装整齐的军官。

       看到我注视的目光,吴绿华还指着告诉我,她的丈夫老蔡站在第几排的那个位置。现在,不知吴绿华和她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还惦记并关心着她。希望她能够看到我的这些回忆文字,并把她后来的情况能够告诉我。至少我们都是知青、相识于兵团,这一份关切还是应该的。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6-12 03:15 , Processed in 0.0284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