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5-17 13:42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冯联清 2017-05-16
虽然每到一处与当地人只是萍水相逢,但老王说,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和真诚都让他感慨万分,也想尽己所能回报大家对自己一路上的帮助。
走进龙华街道樟树苑居民区,一幢普通居民楼的3层,柔和的春光斜斜映照在一位73岁的老人身上。一副老花镜,一张中国地图,一杯清茶,房屋的主人王洪治悠闲地倚靠在阳台上,沉浸在了回忆中。
这几年,王洪治终于实现了自己蕴藏多年的夙愿,“走遍祖国56个民族”。
缘起半世纪前
王洪治出生于1944年,渤海之滨的天津。51年前,这位来自渤海湾的老人与少数民族同胞结缘,当时在北京大学求学的他作为400余名援疆大学生之一,在祖国西部生活了三个多月,感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真诚与热情。
大学毕业后,入伍的王洪治被分配到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连队中,这让热爱祖国少数民族风光的他感到很幸运。在内蒙古,王洪治在敖包上与当地老百姓一起欣赏蓝天白云,和同龄人一起看草原骏马驰骋,在蒙古包里品尝醇厚的奶茶。
1987年王洪治退伍前夕,一次去西南地区采风的机会,重新唤起了他年轻时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老王第一次同彝族、苗族、苗族、壮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接触。同一年,退伍后回到地方的王洪治被分配到上海图书馆工作。由于工作时经常能接触到一些珍贵的文献和照片,这让老王的心又飞到了遥远的少数民族村寨。
2004年,老王正式退休,有了大把时间的他立刻着手为遍访55个少数民族做准备,并于当年出发,开始独自寻访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尔后的五年间,老王每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实在跋山涉水的“寻访”中度过。2009年,王洪治抵达台湾,寻访到了当地高山族原住民,为寻访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访独龙族
虽然是独自上路,但一路上王洪治都会详细记录每个民族的历史、建筑、文字、习俗、服饰和独特的文化风貌。五年多的寻访路途中,老王不仅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还与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许多人心中“来自上海的老朋友”。
2006年4月,王洪治到访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在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寻访独龙族同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资料显示,独龙族总人口约7000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也是目前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贡山县)则是独龙族唯一的自治县。
第一次来到独龙族的居住地,王洪治就遭遇大雪封山,交通阻断只能打道回府。第二年9月,老王在雪季到来之前,终于冲破崎岖的道路,迈过蚂蟥肆虐的稻田,在贡山拜访了整整一周。游历期间,独龙族同胞向老王展示了本民族独特的“独龙毯”服装,村寨中面上纹着独特图案的老妇人和山水间旖旎的风光都让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老王留连忘返。
当得知独龙族集聚区附近还居住着怒族、傈傈族、藏族、普米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同胞,老王“顺藤摸瓜”拜访了一溜村寨,和村民们同吃同住,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老王说,这趟旅程在自己游历的“难忘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可谓满载而归。
人人都爱“上海老王”
虽然每到一处与当地人只是萍水相逢,但老王说,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和真诚都让他感慨万分,也想尽己所能回报大家对自己一路上的帮助。
在一次去县城的路上,因为给一名柯尔克孜族艺人拍照,王洪治错过了班车。因为车少人多,老王等了5个多小时仍未上车。正焦急之际,一位素不相识的柯尔克孜族教师不仅陪着老王等车,还坚持送他到下一目的地,生怕人生地不熟的老王走冤枉路。
“这些年走过的大多数村寨里,都有我的知心朋友。”老王骄傲地告诉记者,当他在寻找京族独弦琴青年艺人时,京族同胞骑着摩托车,载着自己走遍了当地的角角落落;在内蒙古莫力达瓦镇,当地的摄影家巴雅尔热情地帮自己联系车辆,陪着自己去达斡尔族的典型乡镇腾克,带领王洪治参观了特色民居、木轮车、牧场,拜会了不少民间艺人。
2009年,王洪治终于踏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宝岛台湾,完成了最后一个少数民族高山族的探访,实现了“遍访”的任务。回到上海,老王当即决定实施“561计划”。“‘56’是祖国56个民族,‘1’就是“要”,寓意着要为祖国56个民族做贡献。”
于是当年起,王洪治每年都要从自己的退休金中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少儿提供3万元左右的经济支持。8年来,“上海老王”已经为需要帮助的少数民同胞族捐款24万元。在受助的同胞们眼中,老王就像自己的亲人,虽然远在上海,但却永不相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