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文/龙钢
轨道交通3号线现在经过的宝山区部分地段和虹口区及静安区的宝山路段,都是利用原先的淞沪铁路,在其旧址上方建造而成的。
淞沪铁路原为吴淞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北(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了轰动。后因碾死一名士兵,沿途居民阻止列车继续运行。10月24日,清政府出银28.5万两买下,并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
1897年,盛宣怀决定重建该铁路线,并在1898年9月1日建成通车,全长16公里。设有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三民路、高境庙、何家湾、蕰藻浜、吴淞、炮台湾9个车站。淞沪铁路建成后,南端紧邻上海公共租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的淞沪会战期间,淞沪铁路在战火中受到严重破坏。
解放后,经过改建,“小火车”淞沪铁路客运线重新运营,许多家住宝山县吴淞镇、高镜镇等沿线的老百姓去市区都要坐“小火车”到老北站,然后再换乘其他车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客运线渐渐退出,此时的淞沪铁路主要以货运为主,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条铁路线运输功能渐渐退出,每天仅有一二趟火车经过。
随着运输功能的逐渐退出,铁路沿线路基两侧出现了许多私搭私建的简易屋棚。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宝山路沿线至花园路一带的淞沪铁路上,火车简直是从“小弄堂”里通过,简易屋棚最近处,离铁轨只有半米左右。由于这条铁路的存在,当时与铁路两侧平行的东、西江湾路及附近的马路常常拥堵不堪,加上周边有虹口体育场、虹口游泳池等公共文体娱乐场所,人流量相当大。许多人会在铁轨上行走,相当危险。虹口体育场附近铁路围栏铁丝网常被扒开一个口子,自行车和行人从扒开的口子横穿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火车经过时险象环生,常有人丧命。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北部地区宝山钢铁总厂开始建设。当时市区通往吴淞方向、水产路、吴淞煤气厂的只有51、52路公交车。许多去宝钢地区上班的人,都要在虹口游泳池(虹口体育场)站换乘51、52路公交车,这里成了中转站之一,乘车的人越来越多,往往等几辆公交车都挤不上去,乘客们意见很大。而在虹口区的广中路淞沪铁路道口,由于火车通过时,铁路放下栏杆禁止各种车辆通过,东西向的广中路、大连西路往往车辆排成了数百米,道路阻塞严重。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原有的淞沪铁路线上方架空建设铁路的方案,经过市有关部门的多次讨论,终于有了结果。1997年4月7日淞沪铁路线拆除,开始建设高架铁路(当时称之为轨道交通明珠线)。2000年12月26日,轨道交通明珠线(后称为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上海南站站至虹口区江湾镇站建成通车。2006年12月18日,北延伸段虹口区江湾镇站至江杨北路站通车。至此,由市区通往宝钢地区的交通压力大大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