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5-2 19:29 编辑
稿件来源:上海老年报 2017-05-02 作者:龙钢
历史上,上海的虹口区黄浦路曾经是上海最重要的外交领事馆区域。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条不长的路上,除了俄罗斯领事馆,还曾先后有德国驻上海领事馆、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黄浦路被称为上海的“东交民巷”。
根据1911年《字林行号录》载的各国领事馆地址,当时有14家外国驻上海领事馆,而其中有10家在今天的虹口区域内,除了上述四家以外,还有奥匈帝国领事馆、比利时领事馆、丹麦领事馆、葡萄牙领事馆、西班牙领事馆以及瑞典、挪威领事馆等。
1852年设立在黄浦路上的奥匈帝国领事馆曾在1884年至1885年拆除重建,当时为两幢三层坡顶洋房。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闭。1924年重新设立为奥地利领事馆。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领事馆也因此关闭。
1861年5月,德国普鲁士委任的驻上海领事迂爱伦布伯爵抵达上海,旋在虹口区的黄浦路建立领事馆。1884年至1885年在原址建新馆 ,为德国式建筑。因为德国领事馆建在黄浦路,因而当年这一带便成了德国侨民区。1900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德国侨民在黄浦路礼查路(今金山路)东侧建了基督教新福音堂及德国侨民学校,这里曾是上海德侨活动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对德宣战,德国领事馆关闭。
1844年7月,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当年8月26日,美国政府任命费信登为首任驻上海领事,但其未到任。1846年夏,美国政府任命旗昌洋行在上海的代表吴立国为署理上海领事,吴立国便在自己的洋行升起了美国星条旗,不料遭到英国人抗议。英国人认为,在他们的租界里不能升除英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旗帜。为此,1848年当美国人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设立美租界后,就选择虹口的苏州河岸边建立领事馆。1854年2月15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在黄浦路举行升旗仪式。由于中国邮政起步较晚,为了保证在华侨民与美国的联络,1867年,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内设邮政署,并在多家上海洋行内设立投递处,这种外国在上海建立的邮政当时被称为“客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成了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原领事馆不敷使用。1933年计划易地重建未果。此后长期租用江西中路171号建设大楼楼层为领事馆,1949年撤离上海。
最初,俄罗斯未在上海设立领事馆,上海的侨务委托美国商人代理。1875年派孔气为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租福民路外滩民房设立领事馆。1914年至1916年,俄罗斯在德国领事馆东侧自建领事馆。建成后刚使用就遇到俄国“十月革命”,因中俄邦交失睦而中止使用。1924年,中苏恢复邦交后,黄浦路22号为苏联驻上海领事馆,今为俄罗斯驻上海领事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