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0|回复: 0

再不改变安葬习惯,上海公墓资源15年内将耗尽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28

名博

发表于 2017-4-1 10: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时节,一则“苏州公墓限购”的消息不经意间“抢了头条”。据报道,三月初召开的苏州市清明工作会议上提出“严禁经营性公墓跨苏州市区域外销售”。还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主要是为了把上海人挡在买苏州墓地的门外。
  记者查阅相关信息发现,苏州市今年的清明工作会议在3月2日召开,或许是因为临近清明的缘故,这条消息今天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有媒体称,苏州墓园限购,受影响最大的是上海人。记者就此事向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求证。
  “苏州限购并不是针对上海人,它只是一项无奈的政策,说明现在苏州的可用墓地资源已经到了快要枯竭的程度。”上海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与其说人们担心苏州限购,倒不如说是在忧虑公墓资源不足。”
  苏州限购对上海人影响不大
  “近20年来,去苏州买墓地的上海人还是有的,不过数目不会多。”上海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早年间上海没有公墓,所以很多上海人选择葬在苏州。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开始建设公墓后,上海人去苏州买墓地的情况就少了很多。清明期间从上海去往苏州的人流,有相当一部分是早年间买下的墓园。
  记者随后咨询了一位殡葬行业业内人士。他介绍,近年去苏州买墓地的上海人数量并不多,“相反,倒是有不少人选择将长辈的墓地迁回上海”。据他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海人希望长辈能落叶归根,另一方面也和早年苏州墓园只有20年产权有关。
  对于在网络上流传的限购消息,业内人士表示,所谓“新政”并不是新政策。事实上,苏州早在2014年就开始实施“限购”政策,规定一般不向非本地户籍居民出售墓地。在业内人士看来,苏州出台限购政策,应该是出于自身墓地资源紧张的考虑。
  担心限购,不如想想如何“节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苏州限购与否,并不是最需要上海人担心的事情。目前,上海等地公墓资源已出现不足,在可预见的将来,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愈加突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各大墓园的可用墓地资源大多还能维持5年以上。如果各种安葬方式比例不变,从全市的角度来说,上海现有的可用墓地资源预计会在10到15年后消耗殆尽。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要保证死者能有地方安葬,但是可用墓地总量就那么多,这个矛盾怎么解决?”上海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强调,“最终还是要走节地生态葬的道路。”
  在可用墓地资源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使用效率就成了关键。这些年来,上海不断探索推广节地生态葬、海葬等新型殡葬形式。以海葬为例,从1991年首次推行海葬至今,上海累计已有3.7万余逝者的骨灰洒入大海;年海葬量也从最初的100余具增加到2016年底的32船次、3345具,海葬占当年安葬数的比例已达到2.7%,年均增长约10%。此外,上海还推出了树葬、草坪葬、生命晶石等多种形式的节地生态葬。
  不过,买个墓地让亲人入土为安,仍是目前上海市民选择最多的一种方式。对此,殡葬部门表示,接下来上海将逐步推广家庭合葬墓,以提高单穴墓地的使用率;但另一方面,他们更呼吁“节地生态葬”的理念能更快深入人心。

来源:上观新闻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4-19 02:41 , Processed in 0.0384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