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3-6 12:23 编辑
2017年3月6日 快乐老年报 记者鲍杰
杭州69岁的张女士近日通过媒体征寻室友同居养老,引发强烈反响。其实,相比之下,“同居式”养老的正确打开方式似乎更应该是熟人同居。这不,在云南昆明,一屋亲戚共7人“组团”住进了养老公寓,7人同吃同住一起分享快乐……为同居养老提供了更可借鉴的样本。
姐姐带动妹妹入住
“组团养老”的7人分别为姐姐王琼芬、姐夫张星焕、弟弟王绍诚、弟媳王淑贤、大表妹吴存玲、表妹夫王元良和小表妹杨存媛。最早决定入住养老公寓的是姐姐王琼芬夫妇。独女多年前定居国外,随着年龄增长,两人日常生活日感不便。4年前,两人几番考察,住进了昆明一家老年公寓。弟弟王绍诚夫妇常来探望,“看到我们在这住得舒适,他们也搬来同住,以往两家人只是偶尔通通电话,现在住在一起,每天都能拉拉家常,亲近多了”。
在他们的影响下,吴存玲夫妇和杨存媛也先后搬来同住。吴存玲的老伴王元良患阿尔茨海默症,两人之前请保姆照料生活,“保姆一个月花费三千,住这才2500元一人,这边的日常医疗费用只有大医院的十分之一,提供的服务还专业”。
各展所长生活互助
7人彼此熟悉又性格迥异,给生活添了不少趣味。96岁的张星焕对养生保健有独到见解,每口饭要嚼24下才慢慢吞咽。吴存玲给他取了个混名,叫“张慢慢”。89岁的吴存玲是几人中最开朗的,患病老伴跑丢过两次,她自嘲地为老伴取名 “王跑跑”。王绍诚则是个幽默大师。看到吴存玲教训老伴,他就说:“你该教他唱‘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入住养老公寓后,退休前的工作经历,也盘活了大家的生活。92岁的王琼芬视力不好,日常缝补吴存玲都会主动承担;张星焕退休前曾担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日常谁有个不舒服,他都亲自诊查;曾是医院药房主任的王琼芬则会给出用药建议;而腿脚便利的王绍诚便成了大伙的采购员,有采买需求时,他就主动跑腿……大家取长补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养老生态圈”。
欢乐互动堪比“老年大学”
由于一同居住,几家人分享喜悦的机会更多。王琼芬每星期都会接到两三次女儿从加拿大打来的越洋电话,当得知孙女结婚的喜讯,她立马与大家分享;吴存玲听到第四代重孙会叫“祖祖”时,那喜悦也迅速传递给了兄妹们;谁家儿女送来新衣服,更要秀一秀“新老人”范。
不仅如此,大家还积极地与其他老人互动。吴存玲退休前是中学教师,来到养老院后,爱好唱歌的她便组织起大家学唱歌曲,几年下来,大家一共学会了67首经典老歌,“就像是养老院里有了一所老年大学,我们还组建了‘开心唱歌吧’和‘蓝天唱歌吧’,与来探望的年轻人交流歌唱技能”。
养老院里还有不少的温情故事。不久前,王淑贤去世,王绍诚因为难以承受,被儿女接回家照料,这让吴存玲等人很是牵挂,“我们常致电慰问他,他也来看过我们三次,说等调整好心情,还要再回来和我们一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