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2-12 10:02 编辑
2017-02-12 07:28:05成都商报 记者 王春
王琪入住酒店的行政总厨徐军说,王琪吃的正是乾县特色小吃手擀浇汤面,每碗一两。"可以看出来,老人吃得很香。昨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王琪老人与前来迎接他的侄女拥抱新华社发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春 摄回到咸阳的王琪老人吃上了家乡的手擀面
54年前
24岁的中国工程兵王琪在中印边界地区的树林中迷路,后被印度军方以"间谍罪"关在监狱里达7年之久。出狱后,他常年生活在印度偏僻乡村,音讯难通。
54年后
适逢元宵佳节,经过多方努力,王琪终于从印度新德里乘飞机回到祖国怀抱。"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接过热腾腾的汤圆,王琪难掩激动。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今天很难忘,说不出有多高兴!"接过迎候人员特意准备的热腾腾的汤圆,滞留在印度50多年终回祖国的中国老人王琪难掩激动。这一天,他等了54年。
回国·北京 乡音已改 "感谢"声却格外清晰
这一天,适逢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官员和3名在印家人的陪同下,王琪老人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乘飞机于中午抵达北京,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陕西省工作组成员和王琪的国内亲属在机场迎接。
在首都国际机场,走下飞机的王琪和前来迎接他的侄子、侄女紧紧拥抱,双眼泛泪。"我们先坐了两天汽车到新德里,然后再坐飞机来中国。"从故乡到异乡,从青年到白头,离开祖国50多年的王琪乡音已改,汉语表达不甚流利,但口中一声声"感谢"和"高兴"显得格外清晰。
考虑到王琪年事已高,且印度和中国温差较大,为保证行程顺利,中方进行了周到安排。中国驻印度使馆派出专人陪同老人一行回国,还特别为他们准备了厚衣服。
"这是我的小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在机场贵宾室,王琪向大家介绍了同行的小儿子一家。由于王琪在印度当地成了家,小儿子一家不会说中文,外表也和印度当地人没有两样。年幼的小孙女穿着轻薄的运动服,戴着一副儿童太阳镜,蹦蹦跳跳、十分可爱。
"Thank you!"接过中方送来的红色御寒外套,王琪的小孙女用英语作答。
归乡·咸阳 回乡第一餐 吃了七碗手擀面
11日当天下午,王琪一行在有关工作人员陪同下返回老家咸阳。成都商报记者在咸阳见证了王琪与哥哥王致远两位耄耋老人的久别重逢。
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时间的隔阂无法超越手足的情谊。两位耄耋老人用相拥痛哭的方式来迎接这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
"两个老人半世纪的心愿终于圆了。"在王琪入住的酒店内,王致远的女儿王小娟告诉记者,奶奶在世时,父亲就骗她说三叔还在部队。这一瞒就瞒了20多年,直至奶奶去世都没有得到三叔的丝毫音信。"和三叔取得联系后,父亲又向三叔隐瞒了奶奶去世的消息,这一瞒,又是20多年。"
老人3天未眠,长途跋涉,回到老家咸阳后,在酒店内一股脑吃了七碗手擀面。
王琪入住酒店的行政总厨徐军说,王琪吃的正是乾县特色小吃手擀浇汤面,每碗一两。"可以看出来,老人吃得很香。"此外,老人回乡第一餐还有乾县肉拌菜、咖喱炒饭、乾县油锅盔以及陕西的锅仔羊肉。
新/闻/背/景 老兵回家路
1963年,年仅24岁的中国工程兵王琪在中印边界地区的树林中迷路,后被印度军方以"间谍罪"关在监狱里达7年之久。出狱后,他常年生活在印度的偏僻乡村,交通阻隔,音讯难通。
近年来,在接到王琪求助后,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度使馆一直高度重视此事。在核实王琪的中国公民身份后,中国驻印度使馆于2013年为老人颁发了为期10年的中国护照,并自那时起每年向其提供生活资助。
在机场迎接老人的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陆旭介绍,为推动王琪老人顺利回国探亲,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度使馆在不同层面多次做印方工作,最终获印方积极回应。王琪老人于2月10日获发印度出境许可,并可随时返回印度。中国驻印度使馆则为其印籍家属免费颁发了中国签证。
陆旭告诉记者,类似王琪的案例可能还有,中方现在正和印方密切沟通,争取先把情况摸清楚。摸清情况后,中国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那些希望回国"走一走、看一看"的滞留老人提供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