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任翀 日期:2025-11-05
这两天,上海桂花迎来盛放,整座城市沉浸在甜香中。不少市民发现,街头、绿地、公园的桂花树不仅花朵茂盛,随风飘落,一个晚上地上就铺满了桂花。社交平台,有不少帖子提醒“捡秋”时不要忘了桂花,更有博主分享如何将采摘或捡来的桂花做成“桂花蜜”“桂花茶”。
公共场所的桂花,真的能做“桂花蜜”或泡“桂花茶”吗?
路边的桂花不要吃
答案是“不行”。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桂花受环境及种植方式影响,不适合食用。
其中,道路两旁、公共绿地里的桂花长期受到灰尘、汽车尾气、杀虫剂等污染,不仅花瓣上附着细菌、虫卵,还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普通清洗、阴干等处理方式,都不能去除这些有害物质,食用后容易出现腹泻甚至中毒。
公园里的桂花看似没有汽车尾气等污染,但公园在养护时,同样会定期喷洒杀虫剂,掉落在地上的桂花更会沾染细菌、霉菌,同样不适合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在社交平台上,有部分网民将“捡秋”变成了“剪秋”,为了收集“干净”的桂花,把整枝桂花剪下来带回家。其实,这么做并不能获得无污染的桂花,而且明显违反文明游园守则,属于需要抵制的不文明行为。相关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这样的“经验”,并不妥当。
也有消费者问,既然公共场所的桂花不能食用,那么市售食品中的桂花,又从何而来?
这些桂花与绿地花园的景观桂花有本质区别,来自专门的种植基地,生产加工时则要符合对应的食品原料标准。据中国花卉协会介绍,2024年,我国桂花产业发展强劲,种植面积约125万亩。湖北、广西等都是桂花主产区,近年来又发展出云南昆明、重庆北碚、贵州遵义、河南潢川、安徽六安、福建龙岩等新兴产区,栽培面积均超5万亩。
这些桂花产区除了出产观赏用的苗木外,还有大量进入工业化生产,包括“专供食用”的桂花。食用桂花在种植过程中须遵循食品原料的安全规范,包括严格管理农药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等,避免重金属污染,确保符合食用标准。同时,这类原料进入工业加工环节后,还要经过分拣、清洁、干燥或腌制等过程,并通过对应的食品安全指标检测,才能作为食品原料上市销售或使用在各种食品中。
甜香并非人人适合
值得一提的是,桂花虽然好闻好吃,但并非人人适合。
一方面,桂花可能引发过敏。
桂花浓郁的香味来自挥发性芳香物质,对鼻炎、哮喘患者或气味敏感人群并不“友好”,可能会引发打喷嚏、鼻塞、咳嗽等过敏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哮喘急性发作。
此外,部分人群接触桂花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这类人群采摘桂花时,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皮疹、瘙痒等症状。个别群体甚至在食用新鲜桂花后,会出现咽喉部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窒息。所以,喜欢桂花还得根据个人体质,过敏体质群体要格外当心。
另一方面,食用桂花有禁忌。
桂花通常作为点缀出现在食品中,用量不大,对正常人群而言,一般不会引发不适。不过,要避免直接食用新鲜桂花。新鲜桂花含单宁等物质,口感苦涩,还可能刺激肠胃。同时,桂花性温但香气浓烈,还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所以孕妇、月经量多、经期较长、脾胃虚寒的人群要慎食。本报记者 任翀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