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回复: 0

夏建丰|插队十年——里陂上村杂忆(十五)

[复制链接]

912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031
发表于 2025-6-3 16: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夏建丰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2025年02月24日 00:00 上海

小竹笋

  当年里陂上村没有大的毛竹,山坳里有一片一片自然生长的小竹林,竹林里的竹子只有手指般粗细。春天来了,正值插秧的季节,小竹林里生机勃发,冒出了很多“雨后春笋”。村民中流传有谜语“小时候包包扎扎,长大了披头散发”。前一句说的是笋,后一句说的是竹。村里的女孩子趁出工时中午休息的空隙,快快地包上头巾,带上或扁或圆的竹篱,匆匆忙忙地上山“扯竹笋”。记得村里的女知青李桂英也曾跟着她们,一起去采竹笋。

  下午出工之前,女孩们赶回来了,竹篱里面装满了手指般粗细、一尺来长的竹笋。队里收工了,她们回到家里,开始剥笋。用指甲把笋尖掐断一半,把未断的笋壳往下拉一寸左右,绕在食指上,顺势往下卷,“吱啦啦”的一声,一边的笋壳不见了,露出一溜细嫩光洁的笋肉。从那溜笋肉和剩余笋壳的交界处下手,另一边的笋壳很爽快地就剥掉了。

  剥掉了壳的笋肉,一部分直接下锅做菜。炒新鲜竹笋的时候,要加一点去年晒干的红辣椒,更要多炒一点时间,否则竹笋会麻嘴。俗话说“山珍海味”,这就是“山珍”了,炒竹笋又香又辣,十分下饭。有点遗憾的是新鲜竹笋“火气大”,吃多了以后,嘴角容易溃烂。

  吃不掉的笋肉,在水里煮熟了,放到竹制的圆晒箕里晒干,就成了金黄色的小笋干,每斤可以卖到一元五角。自家要吃的时候,把小笋干放在水里发胀了,随便怎么烧,都很好吃。如果是和肉烧在一起,做成村民说的“笋干交肉”,那是顶级的美味了。

蘑菇

  在小竹林里采竹笋,偶尔会采到雪白的“竹子菇”。这种蘑菇的菌杆很细,菌伞又大又薄,吃起来特别细嫩鲜美。相比之下,松树下生长的“松树菇”虽然厚实,却过于紧韧,嚼起来牙齿会打滑。油茶山上有一种棕色的“茶树菇”,个子比较小,口味在“竹子菇”和“松树菇”之间。里陂上的村民从小就知道,能吃的蘑菇只有“竹子菇”、“松树菇”和“茶树菇”三种,路边和林中常有各种其他的蘑菇,他们一概不吃。

苦槠豆腐
  马立平插队的高坑村附近的山里,有很多苦槠树,树叶呈椭圆形,边缘有锐锯齿。苦槠树结出的褐色坚果叫“苦槠”,成熟以后,会自然脱落,掉到地上。到了秋天,里陂上村里的妇女和孩子成群结队,一大清早就出发,到高坑村的山里去“捡苦槠”,直到天黑以后很久,才浩浩荡荡地满载而归,回到里陂上村。

  捡来的苦槠坚果内含有淀粉,可以做成“苦槠豆腐”来食用,做法很简单:碾去硬壳,把果仁磨成细粉,筛掉粗渣。煮一锅水,待其稍滚时倒入苦槠果仁粉,并搅拌均匀,等变稠凝固后,取出摊凉,切成块状,即大功告成,苦槠豆腐的味道清滑可口,又略带苦涩。加入红辣椒,再趁烫的时候吃苦槠豆腐,可以有效减少苦涩感。

  (里陂上村另外有一种大枥树的坚果,也可以用来做成“枥子豆腐”。)

  苦槠还可以卖钱,鹿冈商店每年都会收购苦槠果仁,每斤好像是八分钱,这是村民额外的收入。里陂上村有的人家靠着卖苦槠,一年可以挣得几十元钱。

田鸡

  里陂上村的稻田里有数不清的青蛙,个头很小,才一寸多长,青绿色的背上有黑色的条纹,大眼睛上面有金色的眼睑。春天里一到夜晚,它们就“哇啦啦”地叫起来,我们不得不“听取蛙声一片”。曾经试着捉些青蛙来做菜,无奈它们太小,处理起来很费时,我们做了一二次就放弃了。村民不屑于吃这种他们称之为“蛤蟆”的小青蛙,他们吃的是田鸡。
  田鸡的俗称叫“老咯”,个头很大,三到四只就有一斤。村民高发有自制的胡琴,就是用一只半斤重的“老咯”皮来蒙的胡琴面。田鸡的背上是黑褐色,叫起来是“咯…咯…”,一声一声地叫,很响亮,有点像鸡叫,这可能是“田鸡”名字的由来。村民叫它“老咯”,说的可能也是它的叫声。

  田鸡会吃青蛙,村民就用青蛙作诱饵,去钓田鸡。用一根二尺来长的细竹竿,一头系上二尺多长的粗线,线的另一头绑住一只活青蛙的一条后腿。村民在平时听到田鸡叫的田塍上,伸出细竹竿,不断地轻轻抖动,让那只青蛙在稻田里的动静大一些。他把一片禾叶卷起来,放在嘴里吹口哨,模仿青蛙的叫声。

  田鸡听见了,探头一看,看见了那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它兴冲冲地跳过来,一口把青蛙吞进肚里。村民的手一提,钓起了这只田鸡。

  田鸡的肉异常鲜美,行笔到此,我忍不住要流口水了。

  水田里最美味的是田鸡,就像家禽里最美味的是家鸡。

野鸡
  和家鸡相对的是野鸡。走在寂静的山路上,路旁数尺远的草丛或者灌木丛里,突然呼啦啦飞起一只受惊的野鸡,咯咯地惊叫着,嘭嘭地拍打着翅膀,着实吓人。村民传说,某村的一个老者,就是在走山路的时候,被野鸡吓死的。

  村民扛着鸟铳带着狗,上山去打猎,主要就是打野鸡。狗走在前面,它发现了隐藏在树丛里的野鸡,就会冲过去。野鸡一飞起来,村民扣动扳机,霰弹的弹着面很大,野鸡一般是应声落地。

  野鸡的肉质较老,亦较粗,不如家鸡,但是野鸡汤非常鲜美,只有最好的家鸡汤方可与之相比。


  里陂上村有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竹叶青、蝮蛇等各种各样的蛇,但是村民不吃蛇。传说某村有人吃蛇,因为厨房里檩条上的尘灰落到了烧蛇肉的锅里,那个吃蛇肉的人一命呜呼了。每户人家厨房的檩条和椽背上都有尘灰,随时都会落到锅里,还有谁敢吃蛇么?我们知识青年敢吃蛇。

  先是有别村的知青吃了蛇,里陂上的村民听说了,他们在田里打死了一条四尺多长的大蛇,送给我。这蛇一定是活了很多年,骨头非常硬。我那把当地铁匠打成的菜刀钢火不够,等我把蛇分解完,菜刀的刀口多处卷刃,已经成了锯子。

  蛇肉很老,有点酸,但是蛇汤很好喝。我在厨房里烧蛇肉,吃了以后居然没有死,村民十分惊讶。以后我吃了好几次蛇,然而村民没人向我学习,他们还是不敢吃蛇。

泥鳅

  比较冷的水田里会有泥鳅,村民称作“黄鳅”。

  炎热的夏天,冷水田里靠近田墈的那一边,特别是在两坵田之间流水的豁口处称作“田阙”的地方,比较阴凉,泥鳅会集中到那里乘凉。村民会把榨油时剩下的茶籽枯敲碎,放进木桶,带上一把木勺和一个竹篱,来到山坑里的冷水田。田里的水约有一寸深,在靠近田墈边约五、六尺的地方,不断用手挖起田里的湿泥,使其高出水面,围出一块六尺宽、十多尺长的区域。用木勺把田里的水舀进木桶,和茶籽枯一起搅匀后,舀出来泼洒到围出来的区域里。茶籽枯里含有的茶皂素可以杀死泥鳅,但是茶皂素又会自行分解,所以对人的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不到一分钟,钻在泥里乘凉的泥鳅纷纷翻着肚子浮在水面上,只消把它们捡在竹篱里面就成了。运气好的时候,一饼茶籽枯可以捉回来二到三斤泥鳅。

  泥鳅在锅中煎到两面金黄,加上少许佐料,吃口香酥鲜美。村民吃泥鳅可以不用吐骨,但是我不行。

黄鳝

  比较深的泥田里会有黄鳝和少量的泥鳅,它们在夜间会从一坵田里通过“田阙”滑移到另一坵田里去。在田阙处安装上特制的容器“竹笱 (读音‘狗’)”,黄鳝和泥鳅进去了就出不来。到了清晨,村民逐个检视竹笱,把捉到的黄鳝和泥鳅带回家,放在水缸里养起来。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要到有贵客上门或者有领导干部来吃饭的时候,才将水缸里养了多日的黄鳝和泥鳅打捞出来,做成时鲜的荤菜。

田螺

  一到春天,山坑的梯田里会有很多田螺。田螺比上海人平日里吃的“螺蛳”要大很多,它们在水田里基本上不移动,所以很容易捉。里陂上村有句歇后语:三个指头捉田螺——十拿九稳。我们捉来田螺,烧熟以后,仍然按照上海人吃螺蛳的方法,用力吮吸,村民看见了大为惊讶。他们是剔出田螺肉来,加入红辣椒,快炒出锅,味道香辣鲜嫩,更带有一点香甜。

  领导干部,或者木匠、篾匠、裁缝师傅和剃头师傅等手艺人来家里吃饭,村民叫作“供饭”,他们会把最好的菜肴统统拿出来,还要互相攀比,看看是谁家里的饭菜供得好。

  凡是拿工资的国家干部到村民家里吃饭,按照规定,每餐饭要付给村民二角钱和半斤粮票。但是真正执行规定,付饭钱给村民的干部,还不到一半。

  有一次,公社武装部的肖部长在里陂上村吃午饭,轮到张四喜家供饭。饭桌上除了几片腊肉和几样蔬菜以外,还有一碟切成片的暗红色南瓜饼。村民家里多没有窗户,餐桌上的光线很暗,肖部长用筷子夹起一块南瓜饼放到嘴里,脸色倏然大变,连忙吐了出来。那是一只油亮的棕红色活蟑螂,被部长咬了一口,腿脚还在动。

  肖部长放下筷子匆匆地回鹿冈了。这事本来应该是谁也不知道。供饭时出了这么丢脸跌股的事情,四喜家是绝对不会往外说的。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公社的妇女主任专程来到里陂上村,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好卫生工作。村民一问究竟,妇女主任实在忍不住,笑着道出了原委。原来是肖部长昨天吃到了一只蟑螂。

  想来是肖部长回到鹿冈以后,越想越生气,才叫妇女主任来里陂上,让我们大家知道了张四喜家供饭时的这个大笑话。

  直到如今,我在美国的家里烧菜,仍有几样菜肴是按照里陂上的烧法来做的。

生炒鸡块

  把鸡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和葱姜一起放入锅中炒。如果炒得干了,加一点点水以后继续炒,大约十到十二分钟,炒到鸡块刚刚断生,加入盐、糖和酱油,炒匀起锅。如果有必要,最后可以勾一点芡。

香煎茄子

  把茄子切成二分厚的片,放在锅里两面煎软以后,加入葱花和盐,最后加入一点点水,起锅。

酥香芋艿

  芋艿连皮放在水里煮熟,去皮,再放到锅里烧,烧的时候加入葱花、辣椒、盐和酱油,最后加一些水,到汤汁有了糊状的时候就烧好了。

类咸菜

  买来大芥菜,在开水里煮一分钟捞出(也可以直接用买来的潮州酸菜),挤干水分后切细,下锅快速爆炒,加入盐、辣椒或者辣酱。这道菜香辣可口,十分开胃。

  我在烧蕹菜、菠菜和豌豆苗等绿叶菜的时候,最后加小指甲那么大的一点猪油,烧出来的菜马上就有了里陂上村的味道。

责任编辑:日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1 13:19 , Processed in 0.0249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