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11-11 11:34 编辑
2016年11月11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不久前,作家金宇澄做客访谈节目“一席·枝桠”,讲述了他对上海历史建筑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城市规划的畅想
我最近看了一个片子,是介绍上海外滩的新景象的。
看完这个片子,我觉得我们的城市规划也好,城市建设也好,常常是把旧的全部拆掉,然后做成一个新的。这样做固然不错,但我觉得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外滩的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人文景点消失了,那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上海有名的“情人墙”。
当时,外滩的江堰边上有一道1米多高的墙,很朴素的一道墙,墙外就是黄浦江。年轻人都在那边谈恋爱,就这样一对挨着一对,相互之间只差1厘米距离,真是密不透风。而且后面还有人等位,如果前面两个人走了,立刻就有人挤上去。当时的生活太贫乏了,大家都没地方谈恋爱,只能靠在外滩的江堤上讲讲话。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谈恋爱的年轻男女背后还有一些巡逻队员。他们就站在后面,看谁“出格”马上上前阻止。比如说一个男的,手放在女朋友腰上,巡逻队员立即喊:“哎,手放下来,手放下来。”
如果让我设计外滩,这段上世纪70年代的情人墙,我会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十多年间,有多少上海人曾在那里谈过恋爱啊。
我还曾在旧照片里看到,上世纪50年代,外滩的江堰边上,只有两根栏杆一根柱子,旁边就是一把把的椅子——这样的外滩也应该保留一段,包括那些各式各样的码头。我到香港去,看到香港的天星小码头完全保存了上世纪40年代的样子:老式的电风扇,非常朴素的门窗,检票的地方也是以前的样子。
但现在,除了有名的历史建筑以外,几乎看不到旧的设施,从外滩一直到董家渡,都是现代的设施、现代的景观。
我最近到董家渡去了一次,我的感觉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包括董家渡,包括十六铺,过去那种旧建筑、旧房子,挤在一起的各式各样的民居,熙熙攘攘的,现在都不见了。
但是在我国台湾,就没有把所有的旧房子都拆掉。在美国一些地方,你要拆一幢旧房子,需要通过当地一个委员会的许可,甚至把一些旧建筑上的黄色玻璃换成透明的都不行。
我认为,城市拆迁,需要那些真正懂得旧建筑价值的专家认可才行。
上海的南京路,原来是一条用铁梨木铺的马路。1906年,公共租界有轨电车工程开工,决定从外滩穿过南京路到静安寺开辟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是对南京路路面重新翻建。当时的上海房地产大亨哈同,用400万块进口的铁梨木铺马路,共花费白银60万两,一下子就使南京路的地价飞涨。据说前几年挖南京路,还能够挖出这种木头来。
我有一个朋友收藏了好几块那种木头,可我觉得几块木头放在一个展示柜里并不好看。如果我设计外滩,我想把这些木头收集起来,在和平饭店附近的南京路上,再做一段曾经的铁梨木路面。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哦,这就是过去的南京路啊。
外滩还曾经有一座“一战和平纪念碑”,造型是一尊张开两只翅膀的自由女神像。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说,希望上海能把这座纪念碑重建起来。因为当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后来日本人进租界以后,就把它拆下来造子弹了。
我觉得,即使把上海的旧弄堂拆掉了,把门楼保留下来也很好。有很多人认为有名的历史建筑才需要保护,但我认为普通的、带有过去痕迹的老房子,如果在一条马路上留那么一两间,立刻就会使这条马路变得不一样。就好像在一间新房间里摆一张旧桌子或者一把旧椅子,整个房间的感觉就会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