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7|回复: 0

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AR梦:死磕中国式创新这八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40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0518

名博

发表于 2025-1-7 07: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AR梦:死磕中国式创新这八年

导语:

在互联网与科技赛道,行业过去习惯说美国擅长做从0到1的创新,中国擅长做1-N的应用落地。但最近一段时间里,这个常识正在被打破。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董雨晴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霸,前英伟达GPU架构工程师,前Magic Leap高级算法工程师,这些称呼都来自于同一个人——徐驰,他现在的身份是AR创业公司XREAL的创始人。

XREAL的故事始于2016年8月,杀回国内的徐驰用半年时间做了产业调研,确定AR就是那个通往未来的道路,他拉上自己在浙大的同学肖冰、师弟吴克艰,组建了早期团队。

过去7年间,XREAL合计完成了10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了3亿美元,估值突破10亿美元。在全球AR眼镜市场中,XREAL的出货量目前已排名第一。

一个理想主义者,尽他的所有努力,达到了赛道的天花板。

但这远远不够,接下来是故事骨感的部分。

XR赛道曾在过去多年历经三次波峰,云计算、元宇宙、数字人,这些彼时火热的新概念曾经无数次把XR捧上神坛,又狠狠摔进了现实。徐驰曾认为,100万台出货量是AR被市场验证的门槛,1000万台,是AR产品的iPhone时刻。迄今为止,这些目标远未达成。

与此同时,随着热钱的来往,XR赛道内初创公司已尸横遍野,巨头来过又走了,即便是如Google与Meta一样响彻的名字,剩下的也只是悲壮。

中国人不喜欢逆水行舟,讲究顺势而为。徐驰偏偏喜欢不随波逐流,最为典型的是,当所有AR/VR企业看到Meta Ray-Ban取得的小成功时,几乎都以最快的速度杀入AI眼镜赛道,徐驰却给这个热赛道泼了一盆冷水,“如果AI真的那么高精尖,它不该这么简单”。

徐驰告诉凤凰网科技,XREAL当然相信AI是XR发展道路上一项关键的技术,正因此,他更加谨慎对待,就像他三年前做的一个难而正确的决定,自研芯片,要用更漫长的时间与创新去做回答。

AR赛道也从来不是好赚钱的地方,甚至先驱者要有足够坦然面对失败的心态。即便是有一天XREAL不在了,也总该给行业留下点什么,这是徐驰的想法。

星辰大海的赛道最需要人才

「聪明且严格」。

身边人如此形容徐驰,“和他在一起工作很有压力,他会不停地挑战你,对你有更高的期待”。

在AR赛道,聪明与严格都是必要的。尽管不少人都将XR看作是下一个计算平台。2016年“冲动”入局时,徐驰也以为这是个十年之内的大事。“但误判的地方在于,事情比你想的来的要晚”。

徐驰将XR行业形容为一条星辰大海的赛道,“所有星辰大海的赛道赚快钱都是很难的,除非有独创性,做一些差异性的事情”。

独创性,也恰恰是当前中国科技赛道最稀缺的。多位XR赛道的从业者都对凤凰网科技表示,目前国内AR/VR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足,导致软硬件层面的一些创新性开发难以突破。

徐驰也向凤凰网科技坦言,创业多年让他一直最为苦恼就是人才问题。海外AR赛道同样烧了非常大规模的钱,但最终培养了一批懂行业的专业性人才。

在创业的初期,XREAL采用的是一小撮精英的运营策略,这些人才早期也都在Google与Magic Leap等海外前沿科技企业中。

徐驰自身的履历已不必说,联合创始人吴克艰是徐驰的师弟,在美国读博期间参与过Google的Tango和ARCore项目合作,回国后主要负责软件算法产品。肖冰,是徐驰在浙江大学的同学,曾在中航研究所负责飞机头显和屏显的设计,后来担任XREAL的首席光学科学家,主要负责AR眼镜显示的部分。XREAL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来自Magic Leap、Google和AMD的前员工。

徐驰确信,在AR行业,中国的人才并不差,从小步快跑的角度来说,中国甚至更胜一筹。早期XREAL的团队小,还不具备跨国管理的能力,彼时其特别明确,要么把办公室设立在硅谷,要么设立在中国。硅谷的特点显而易见,有大量会从0-1创新的人才,但是与硬件制造相关的人才非常少,中国有大量1-N的人才,“我们只需要把做0-1的人才拽回来就可以了”。

就这样,2017年,XREAL从中国出发,如今产品已走到美国、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在日本的AR市场,XREAL甚至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一家公司和产业继续往下走,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徐驰也愈发觉得人才上的吃紧。原因在于中国AR赛道过去许多年以来,以赚快钱的人进来居多,“反差会让你有一种魔幻感”,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AR赛道非常难赚钱,这也导致大量试一试的人进来后,未能给产业留下更多沉淀。

徐驰也有一定想法,通过探索创新,培养人才,这不仅可以为国内的XR产业留下积累,也将成为XREAL的护城河。

“我们要扎根在国内,在供应链上做一些研发的创新,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讲,整个组装层面,有80%的东西是XREAL自己做的”,徐驰称,在供应链的上游,他们投入了极大的研发资源,以至于提升了AR赛道产品的体验天花板。

三年前,投入自研芯片正是这一逻辑。“这个赛道主要需要有人去提升供应链吧?就像大疆,就像特斯拉,今天XREAL在出货量上已经走在前面了,那就是XREAL来做这个事情”,徐驰说。

你已经有了害怕失去的东西

“你为什么不造AI眼镜”,这或许是近段时间以来,外界问徐驰最多的问题之一。今年CES期间,“百镜大战”如约上演,今天一个AR\XR企业不造AI眼镜,就像一个茶饮店不卖奶茶。但XREAL偏偏就是这样的“店铺”。

过去20年,中国创业者习惯于在美国已经成功的经验上复制,所以Meta和雷朋的眼镜爆火之后,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效仿者,这些参与者来自众多其他产业,以及以百度、小米为代表的大厂。

但在徐驰看来,多数人是在做一个不那么完美产品的平替,“原本大家有机会去做一个更完美的东西”。

徐驰告诉凤凰网科技,XREAL已经在准备中。在他看来,或许未来AI的研究,七成在AI,三成在眼镜,而在起步阶段,XREAL选择和最好的AI合作,“我们和Google的Gemini已经在聊合作了,我可以透露的一点是,AI会是安卓XR最底层的一个核心能力,一个操作系统”。

尽管概念爆火,但徐驰仍觉得当前的AI眼镜功能太过于简单,“今天很多我们想象的AI的东西还是太浅了,浅到我觉得可能还不足以跨越消费者能够买单的鸿沟”。

在巨大的风口号召下不躬身入局,这是XREAL和徐驰的选择。背后很大部分原因在于,XREAL已经在商业化上取得了一定成功,开始有害怕失去的,才会让其接下来走的每一步更加谨慎小心。

“如果还在找商业化、找品牌定位的阶段,那即便是发个PPT也可以,但XREAL不是,我们今天要发的每一个产品,尤其是在新类目下,我是需要去匹配大家对XREAL原本的期待。”

凤凰网科技在近期访问过不少头部AR企业的从业者,大家的态度都难言乐观。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AR项目短时间在电池、芯片、光学上都很难有突破,国外产品的天花板就是Meta的Orion项目,而VR行业的天花板就是Vision Pro”。

而改道AI眼镜,行业内的观点开始撕裂。

“硬件的能力显然还达不到,现在的AI眼镜就是个玩具,完全的炒概念”,一位AR行业从业者告诉凤凰网科技,其也认为Meta Ray-Ban的成功与其带有的时尚属性息息相关,AI只是一个附属品。

但如若不讲新概念,供应链的能力就在目光所及之处,而徐驰的解决方案,是往更远的地方看。

一个月之前,XREAL发布了新产品XREAL One,并首次对外展示了其自研芯片产品X1,这是一款蛰伏三年的创新之作,通过这块电路板,把一部分计算能力转移到眼镜上,从而实现低延迟、稳定、更优显示。

简单来说,这块自研芯片在一定程度上捅破了AR硬件供应链的上限。

“其实造芯片这件事不是理想主义,你想的足够清楚,也足够专注,想想看带动这个行业的一定是产品体验的持续提升,现在什么东西是卡住的?软件的东西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就是硬件的东西不好解决”,徐驰称,“而且这个东西在中国做更有优势,成本更好控制也可以跑的更快。”

就在XREAL的芯片发布几天后,XREAL再次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Google Android XR的发布活动,这让海外媒体感到兴奋,“AR/XR行业欠缺的正是生态,现在有人做了这样的事情”。

XREAL还获得了2025 CES创新奖,这些回响让徐驰笃定,XREAL的路,这次走对了。

凤凰网科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6 13:03 , Processed in 0.02747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