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隐蔽场所监控全覆盖,媒体:“以曝治暴”只是根治的一环 人之初,本应性本善,又是什么让有些孩子的恶“无下限”?
近日,剑指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多部门接连重拳出击。初中生持刀反击15名霸凌者,被认定正当防卫,这一最高法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全网刷屏、振奋人心,司法为正义撑腰。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各校必须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通知要求,在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这一举措引发广泛关注。具体来说,就是监控绝不能留死角,不能让恶行有处可藏。相对而言,校园欺凌事件容易发生在课间休息、午休、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上下学途中等;校园欺凌多发的地点包括学校厕所、操场、学生宿舍、学校门口及周边、楼道、教室等。 从现实来看,就算面对同龄人,校园施暴者再怎么手段残忍、嚣张跋扈,他们也不敢光天化日之下施暴。慑于家长、老师的权威,一旦恶行被曝光,他们会立刻变成“纸老虎”,暴露欺软怕硬的本性。如果侮辱、殴打甚至猥亵、性侵等恶劣行径,滋生在至暗无光的角落,那增设视频监控,实现隐蔽角落全覆盖,无疑会对施暴者产生有力震慑。清扫隐秘的角落,让阳光成为最好的保护,正是给被欺凌者筑起校园安全的堤坝。 然而,治标容易治本难。就算一时铲除“恶之花”,只要滋生罪恶的土壤仍在,暴行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必须找到恶行的病根,对其斩草除根。 几年前,电影《误杀》的一句台词,令无数为人父母者心有戚戚。面对纵容恶少的家长,被性侵少女的母亲绝望愤怒地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人之初,本应性本善,又是什么让有些孩子的恶“无下限”? 近年来,一些“生而不养、生而不教”的现象成为公共讨论场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家庭责任至上,认为不合格的父母才是恶行的源头。也有人看到,谁不想让孩子承欢膝下,好好履行为人父母的职责担当,可“拿起砖头不能抱你,放下砖头没法养你”的现实,又是多少父母的难言之痛。 复盘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少年恶行案件,留守、隔代照护可能是绕不过的问题。据《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有留守儿童2200万人,2022年这一数字降至902万人。应当看到,随着县域城镇化进程推进、普惠性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留守儿童现象得到一定缓解。然而,部分经济、户籍与教育体制的藩篱仍在,观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求学现状,不能单看数字,还应切实改善农村寄宿学校条件,增加相关领域的教育投入。 对恶的纵容,就是对善的践踏。对校园霸凌的零容忍,要彻底铲除隐蔽的角落,更重要的是让无力者有力,用家庭的温暖融化坚冰。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林静 编辑 赵瑜 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