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94|回复: 0

你可知,《最忆是杭州》的极妙处在哪里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9-6 1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9-6 11:06 编辑

2016年09月06日  文汇报




    世界名作的东方化、中国名曲的世界化皆可为文化“走出去”提供启示


    余音绕梁、余味悠长,G20峰会文艺演出落幕24小时后,关于《最忆是杭州》9支曲目、9种创新的佳话依旧在流传。50分钟很短,相对于完整的舞台艺术作品,主题晚会只能撷取各家片段来呈现;而50分钟又内涵丰富,9个节目需要包容各种形态,多棱镜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选曲和编排有何深意?整台晚会为何以《春江花月夜》打头阵?《天鹅湖》是怎样从如履薄冰到了如梦如幻?“茉莉花”还有没有改编空间? 演出总制作人沙晓岚、执行总导演赵明、上海音乐艺术发展中心研究员杨赛先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复盘晚会的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道边又多了些许启示。


    比如赵明一句话点题:“你可知,《最忆是杭州》 弦起的是怎样的中国声音?”是夜,四弦一声如裂帛,《春江花月夜》的琵琶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第一声问好。此后,无论是一幕光影山水卷,还是一首世界交响曲,归根结底,都是让世界看到中国。


    交响作“器”,民族音乐可“上善若水”


    为何要把舞台嵌入一汪湖水?


    导演组的设想既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也承载道家传统的哲思。“西湖、苏堤,从古至今都是文艺灵感的激发地,而水更是语出《老子》‘上善若水’。”赵明说,这是粗浅的理解。随着排练日益深入,水的另一重深意呼之欲出———在音乐的国度,交响乐可视为“器”,民族音乐可当成“水”。所谓“上善若水,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中国的民族音乐借用西方的交响制式,为世界观众拉近审美距离。


    《春江花月夜》虽有赵聪一把琵琶贯穿始终,但嘈嘈切切错杂弹的背后,是124人制的交响乐队起承转合。春江潮水、江流宛转,平日里琵琶与洞箫的天作之合,此时把背景声全都交付提琴与铜管,倒也相得益彰。《采茶舞曲》亦复如是,江南小调的婉约、西方交响的磅礴,经由作曲家妙手,被安放进了同一欣赏维度。《高山流水》是更纯粹的对话,一边古琴,一边大提琴,千年以前伯牙与子期知音难得,21世纪的杭州,中国与世界汇聚在西湖这“一滴水”中。


    “其实交响本身不是音乐,它更像是门技术、一种方法。”民乐与西方制式音乐的交融是杨赛的研究方向,在他看来,“有时民乐与交响的违和,并非音乐本身不合适,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编曲、配器、演奏或指挥。”他甚至认为,没什么民族音乐是一定不适合交响改编的。“茉莉花”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90多年前,普契尼从一盏来自中国的八音盒里听见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此,这段带有鲜明中国小调风格的唱段随大师歌剧《图兰朵》经久不衰。而雷佳演绎的《难忘茉莉花》,更印证这曲子常改常新。


    “天鹅”当船,舞光弄影者“借船出海”


    桥倒映在水里,连接古今,联通世界;舞拨动起水影,雨后潋滟,分外妖娆。于许多中外观众,水上《天鹅湖》是叹为观止的舞动奇迹,也是久久难忘的光影幻像。


    当东西方艺术愈来愈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中国的艺术家如何借世界艺术殿堂里的瑰宝来彰显自我,西湖上的《天鹅湖》 不啻为范本———舞光者是中国独具品味的灯光师,弄影人则是国内极具水准的芭蕾舞者,他们搭载着《天鹅湖》这艘世界的“船”,“借船出海”,输出中国的舞光弄影者。


    这次的“舞光者”沙晓岚与张艺谋是老搭档,从北京奥运会、APEC会议一路做到了G20峰会。“但杭州是独特的,因为西湖。水、月、桥,如何才能影随身动、身随意动,前期的电脑视频设计画了1000多张,光三维动画就改了10多稿。”沙晓岚说,水上立足,考验的不仅是舞者,是审美,也是背后的高科技保障。于芭蕾舞者,平日里脚下是地胶,脚底打滑是天敌。最后几个月上水面练习,脚尖鞋一浸水就软,别说跳舞,演员们连走路都如履薄冰。是特制了防滑脚尖鞋后,一位位舞者才从蹒跚学步踮起了中国风姿。于运光人,纵然操盘了多次大型演出,沙晓岚依然亦步亦趋,“西湖边柳树成荫,最早设计环境光时用大面积染色把树打出层次感;第二步是勾勒骨干,20万米的星星光,如今我一闭眼仍能描出柳树的绰约。”最后一步便是仰仗全息投影技术。那是一种虚拟成像,它能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还能使幻像与表演者互动,交叉起舞。近年来,国内外室内表演中全息影像流行,但在自然场景中前所未有。


    同样是 《天鹅湖》,赵明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版的杂技 《天鹅湖》能演遍世界一流剧院,异曲同工,“世界经典怎样诠释出中国意蕴,用西方人熟悉的方式肯定没有优势,唯有另辟蹊径展我所长”。


    术与技彼此烛照,唯创新是无止境的“开卷”


    《最忆是杭州》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她最大的仰仗是西湖,但9月4日的夜晚又是值得被当成教科书反复研读的。沙晓岚说:“并非因为哪个具体的节目能照搬,晚会创排期间无所不在的创新才是可以借鉴的。”


    《梁祝》是创新,戏、乐、歌、舞同台演出,再辅以水上科技来画圆。当湖面上徐徐展开激光扇面,艺术与技术的烛照,完成了古与今、中国与世界耳目一新的欣赏体验。《月光》也是创新,白色钢琴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沙晓岚揭秘,全靠舞台七巧板。借用《印象西湖》的现成装置,一推一拉,琴在水中游,月随水波流转,运动的光与光的运动就在德彪西的音符下完美合一。还有最后将晚会推向高潮的“人工喷泉”,那正是暗合《欢乐颂》,暗合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歌颂的人类的力与美。



    演出当晚,总导演张艺谋手持演出票坐到了观众席后方,那是总导演第一次远离总控室,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审视自己团队的作品。演出落幕后,他这样告诉同事们,“我眼中,远景是树、水、远山浑然一体的画,近景是东方园林与中国艺术的交相辉映。湖上扇面展开时,我听见身旁持久的掌声,感知到李心草不得不延迟几秒才延续下一段指挥……这是新奇的一夜,正如艺术的创新永无止境。”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6-29 03:05 , Processed in 0.0322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