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54|回复: 0

陈云: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8-13 1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8-13 12:56 编辑

2016年08月11日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本文选自《陈云书风》一书。书中《书张继诗<枫桥夜泊>》对《随军西行见闻录》内容介绍称,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陈云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现对全文摘录如下:


长征时期的陈云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内久负盛名的经济行家。因此,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都易于把他与冷静、理性的经济问题分析联系在一起,而很难把他与追求自由灵动、注重感情抒发的诗词曲赋及文学艺术联系在一起。但是,事实上,生活中的陈云其实是一位极富有感情的人,他的这种感情也集中地体现他对诗词曲赋等文学艺术的喜好和驾轻就熟上。


1905年,陈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只能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童年十分不幸。15岁高等小学毕业后,他因家贫无力再上学,只能离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独立谋生。也许,正是由于这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在接触并接受革命的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同时,也萌发并培育起了他对文学艺术终身不变的喜好和扎实厚重的文化功底。最能反映他这一特点的,便是20世纪30年代他所撰写的两篇文采飞扬、且被广为传颂的著名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随军西行见闻录》。遵义会议结束不久的1935年6月,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陈云作为中央代表,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经雅安、重庆到达上海,恢复和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同年9月,他又受命由上海抵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向西北战略转移及遵义会议的情况,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他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由于该书是一部比较早的详细地记述红军长征的作品,因此对于广泛宣传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及其英勇的长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至于成为不少读过这本书的国民党统治区青年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一种动力。


第二篇文章是《一个深晚》。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为纪念这位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个星期后,即10月26日,陈云即撰写了一篇题为《一个深晚》(署名史平)的悼念文章。这篇文章的文字并不长,但却饱含深情,成为当时一篇传颂一时的优美散文。


除了这两篇文章之外,在抗战时期,陈云还撰写过纪实类小说《青抗先摸鬼子》(署名史平)。而且,除了小说、散文、戏曲之外,终其一生,陈云都很钟爱中国传统诗词。据他的子女回忆,“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著名诗句,都是陈云十分喜爱并且反复书写的条幅。


这就是陈云,一个富有感情并且喜好文学艺术的革命家、政治家。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1:54 , Processed in 0.0345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