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胤仑副教授(右二)术后查房,小欣欣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翁医生,您看,小欣欣今天讲话更加流利了。”小欣欣(化名)是汕尾一名3岁女孩,过去的一个多月,她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生死救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4日发布消息称,上述女童突发脑出血,一场跨城市的抢救将她从“生命线”前“抢回来”,目前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5月30日晚,家住广东汕尾市的3岁小欣欣正在试穿妈妈送她的公主裙。一家人沉浸在节日的欢喜中。突然,“妈妈我头疼”——小欣欣抱着头倒在沙发上,呕吐物从嘴角溢出,呻吟几声后就晕了过去。全家人看着刚刚还蹦蹦跳跳的孩子突然倒下,怎么喊都不应,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120。
救护车载着昏迷的孩子和手足无措的家人冲向汕尾当地医院,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大量出血。可是,医院对于儿童脑出血的处理经验并不丰富。危急时刻,家长把小欣欣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
通过检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翁胤仑认为孩子右侧小脑半球自发性出血。“自发性小脑出血是指出血原发于小脑,不包括外伤、肿瘤、感染、中毒等因素引起的出血,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据文献显示,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发病率占全部脑实质出血的10%左右,50岁至80岁为高发年龄段,常见发病原因为高血压。儿童占发病人群的一小部分,常见的儿童发病原因为血管畸形,可以通过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等检查确诊。”翁胤仑指出,脑疝是小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率在20%左右。经过综合考虑,翁胤仑认为小欣欣最有可能还是血管畸形。
针对儿童血管畸形小脑出血,根据出血量、不同出血原因、临床表现以及病情危急程度,可以采取同期或者分期进行血肿清除和畸形血管处理,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可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疗效果。当地医院的头颅CTA检查显示,小欣欣的小脑表面粗大静脉畸形,但供血动脉无法显影。检查结果让现场的医生和家长都陷入了忧虑:疾病凶险,时间不等人,应该如何治疗?CT显示颅内出血灶几乎占据全部右侧小脑半球,孩子已经出现脑疝危象,继续发展下去随时会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一旦这条“生命线”彻底闭合,也意味着孩子将无法存活。此时,清除血肿是挽救小欣欣生命的第一要务。
当机立断,翁胤仑指导当地医护进行了急诊脑室置管引流和血肿清除术。手术后,小欣欣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暂时的好转并没有让小欣欣马上“转危为安”,翁胤仑称,在当时若不能及时查明出血原因并及时处理,脑出血这个定时炸弹仍然可能再次引爆,孩子仍没有完全脱离危险。
情况紧急,患儿小,手术难度又高,汕尾地区暂无医院可以担此类手术,只有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本部,小欣欣才能得到进一步救治。
翁胤仑联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本部神经外科,在广州本部和深汕院区“院区间”的双向转诊制度支持下,小欣欣被转移到了广州治疗。经过治疗后,小欣欣进入到术后康复阶段。
目前,小欣欣的言语和肢体运动功能均已恢复,这也意味着她颅内的“炸弹”已经被成功拆除。
翁胤仑提醒,小脑出血往往发病急,进展快,耽误病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短时间内发现头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或者平衡障碍等症状,务必引起注意,及时送医,通过检查明确出血病因,接受针对性的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