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郭伟成 日期:2021-06-27
郭伟成
仲春,雨后的黔东南郁郁葱葱。连绵的群山,充满勃勃的生机。我应邀参加黔东南州委和州政府组织的“红色之旅”考察,这是我第二次到黔东南了,仍然时时被当年红军英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也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可以说,党和红军乃至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转折早在黔东南就发生了。这就是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红军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迭经敌人3道封锁线,已经牺牲22000余人。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抢渡湘江,突破了敌人的第4道封锁线。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10天后,红军到达湖南怀化的通道。由于毛泽东据理力争,劝说当时的党中央军事领导放弃向湘西转移的计划,改由湖南通道转兵入黔,实现了红军的“通道转兵”。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由通道进入、占领了黎平。这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攻占的第一座城市。黎平古城翘街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是一片鳞次栉比的仿徽派建筑。翘街中间的二郎坡52号是一座清代建筑,当年是一家商号。正是这座古旧的建筑,见证了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和重大历史事件。
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托病缺席了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恢复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军事指挥权,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甩掉敌军重兵围堵、避实就虚向黔北发展、建立川黔边新根据地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坚持的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这是我党和红军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战略和命运。
黎平会议后,红军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开始了在贵州的转战,沿途大败黔军,先后占领了锦屏、剑河、镇远、施秉、黄平、余庆和瓮安、遵义。中央红军长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贵州,其中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黔东南。贵州是红军长征中转战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其中主要就在黔东南。正像《长征组歌》所唱的:“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和红军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艰苦的奋斗道路,但闪耀着胜利和成功。如今,黔东南各地都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关于毛泽东和红军的光辉遗址。
在锦屏县的瑶光苗寨,沿着陡峭的山路,往江边去,山坡下面就是“瑶光毛泽东长征行居”。那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典型的苗族吊脚楼。一楼堆着杂物,二楼左手的一间板屋,就是当年毛主席的行居。
1934年12月21日,中央红军到达清水江和乌下江交汇的这个地方,击溃了守卫江边的敌军。毛主席就在靠近江边的瑶光苗寨住了一夜。回想黎平以来的转折,眼见一度濒临绝境的红军日渐转危为安,面对苗岭云海和江中翻卷的波涛,毛主席欣然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22日一早,毛主席和红军离开了瑶光。
也是最冷的时候,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剑河县。当地居民大多为苗族和侗族。境内横亘着老山界、天堂界以及清水江和仰阿莎湖。队伍到柳川中都村,毛主席正要和部队一起上山,看到路边一位苗族妇女怀抱衣着破烂的、饿昏了的孩子。毛主席脱下身上的毛衣,从行李中抽出一条被单盖在孩子的身上。又吩咐警卫员把一袋粮食送给苗族妇女。他和蔼地说:“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如今,在陡峭的山边,沿江一侧树立了“毛主席送温暖”纪念碑。毛主席送给穷苦苗族孩子的不仅是寒衣和粮食,也是党和红军的一片初心。
在红军六进六出的施秉县,依靠着莽莽苍苍、无边无际的云台山,矗立着“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的纪念碑;在三穗县良上,红军碑、亭边上是红军烈士的坟茔,他们中有18岁的江西战士吴幼林、19岁的湖南战士刘玉和、20岁的湖北战士李和斌等。他们的人生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
12月26日,中央军委纵队抵达台江县施洞镇偏寨村。27日凌晨,红军一举占领黄平县。毛主席下榻于黄平旧州城内的天后宫里。在黄平旧州,还有中央红军街和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人行居所在,以及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橘林密谈”遗址、中华苏维埃临时银行旧址等等。旧州城内的天主教堂里,也留下了红六军团长萧克和法国传教士勃沙特为红军翻译法文版贵州地图的故事。
黔东南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30年4月至1936年1月,红军先后数次转战黔东南。中央红军和红六军团两次穿越剑河县;红二、红六军团两次穿越岑巩县、六进六出施秉县。1934年12月23日,中央红军右路军纵队在红九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红一军团15师师长彭绍辉、政委肖华的率领下,兵临“滇楚锁钥”镇远。24日晨,罗炳辉率部队奇袭鼓楼坪,歼敌100多人。之后,蔡树藩和凯丰率红九军团3师占领湘黔要道上两路口,25日与敌军遭遇,发动了“两路口阻击战”。同时,罗炳辉率红九军团与彭绍辉的15师于24日下午强攻镇远。当晚占领舞阳河左岸的卫城,接着又攻占府城……
黔东南拥有众多的红色遗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不仅因为红军长征在这里转战多日,也因许多革命前辈出自黔东南。他们中有镇远人周达文,他经李大钊介绍入党,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有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毛主席称之为“红军大管家”的贵州省唯一开国上将杨至成;有苗族红军师长龙云、侗族红军师长罗统一;更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等。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一群历史的巨人驱动着红军长征的铁流,走过黔东南,继黎平会议后,又在瓮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解决军事指挥权和红军战略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猴场会议”解除了李德对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决定权和军事指挥权,红军实现了战略方向的转变。“猴场会议”被周恩来称作“伟大转折的前夜”,是红军入黔后,政治局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坚持渡江北上建立新苏区,事实上完成了红军战略方向的转移。
每一次到黔东南,都会有新的感悟。虽然,黔东南距离长征的终点、距离中国革命的胜利,还有许多未知的艰难困苦和曲折,但是,党和红军已经在黎平为自己选择了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在纪念党的百年诞辰之际,重温党和红军的历史,更加体会到黎平会议的历史价值和深远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