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日期:2021-06-25
《布尔塞维克》曾用《新时代国语教授书》为封面。汪伟秋 摄
■记者 施晨露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上海的红色文献资源历史悠久、点多面广、丰富多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昨天,上海图书馆珍藏红色文献展揭幕,《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同时首发。
上海图书馆是全国少数几个设有革命历史文献专藏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49年前,以老馆长顾廷龙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积极搜集、保存了一大批革命文献。1949年后,上海图书馆继续大力征集、收藏革命文献,目前共收藏各类革命历史文献原件近万种、1.5万余册(件),其中部分文献属海内孤本。由于历史原因,革命历史文献的出版、发行、保存极为困难,传世稀少,留存至今的革命历史文献,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革命文献时间跨度约半个世纪,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记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和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过影响的文献;其二,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献;其三,各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各种文献。
上海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种类繁杂,除常见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类型外,也有照片、传单、地图、手稿等,还有请柬、席位册、证件等档案资料。除报刊资料另册出版外,《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收录了上述图书及非书资料,总数近9000种。《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在馆藏近万种红色革命历史文献中选取近500种文献,其中,中文图书400余册,传单、布告、钱币等非书资料50余种,另有期刊、报纸、外文文献等30余种。
21世纪以来,上海图书馆启动革命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项目,《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就是近些年成果的体现;同时,通过技术手段赋能,让馆藏红色文献以“革命(红色)文献服务平台”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目前已开放馆藏红色文献相关书目8000余种。
此次展览精选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具有代表性、珍稀性的红色文献,以时间为序,展出1915年至1949年的63种、97件文献,包括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初版与二版实物、记录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京汉工人流血记》、五卅运动时期的革命传单、党史上最早的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海丰农民运动》、为与反动派斗争而出版的“伪装本”、最早的《资本论》中译本、《论持久战》的最早版本、毛泽东寄赠顾颉刚的《论持久战》、红军长征最早的历史记录《红军长征记》、记录中共领导全面抗战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报道中共七大胜利闭幕的号外、中共地下党组织为解放上海而汇编的《上海概况》、由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行的报纸《上海人民》《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开幕词》等。
以1927年10月在上海秘密创刊的《布尔塞维克》为例,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先后用过《新时代国语教授书》《中国文化史》《金贵银贱之研究》《虹》等9个伪装封面,展柜中展出的就是以《新时代国语教授书》为封面的“伪装本”。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这些文献曾深刻地影响了最早期一大批共产党人,帮助他们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些文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壮大了我们党前仆后继的革命队伍;这些文献也广泛影响了中国人民,促进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