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3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在同事眼里,他是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孺子牛”;在群众心中,他是市场公平竞争的“守护者”
每次冲在市场监管执法的最前线,心里都装着四个字:人民至上。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物小传
官景辉,1978年12月生,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十二支队党支部书记、支队长,四级高级主办。长期奋战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为净化市场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获上海市“打击传销先进个人”、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20年度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首席记者 徐晶卉
官景辉至今还记得去年11月24日那个人生中最激动的日子。上午10点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他坐在第五排,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字字千钧、振奋人心。
那场表彰大会中,有8位来自全国市场监管体系的执法人员接受党和国家的最高礼赞,官景辉就是其中一员。在同事眼里,他是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孺子牛”,是市场监管执法岗位上的“拼命三郎”;在人民群众心中,他是市场公平竞争的“守护者”。他自己则说,每次冲在市场监管执法最前线,心里都装着四个字:人民至上。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守住每一寸公平市场之土,就是每一名市场监管人的职责。”官景辉常将这句座右铭挂在嘴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已然成为推动其恪尽职守、勇于亮剑的不竭源泉。
非常时期当尽非常之责,在战“疫”一线奋斗守护“大后方”
去年1月24日,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官景辉扒拉了几口年夜饭,就火速赶赴单位。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干部,他的判断力相当“超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老百姓的心中难免有所焦虑,这种焦虑必然会反映在市场的供需与价格上,而保障市场秩序的稳定,是他要奋斗守护的“大后方”。
非常时期当尽非常之责。很快,一条条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监管方向被整理出来。斩断污染源头和传播途径,他带队深入集贸市场,暂停活禽交易;保障防疫用品供应,他又带队深入全市药房、卖场,对消毒水、口罩等百姓“刚需”产品的质量、价格进行细致核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月初,上海12315投诉平台连续接到21起举报,反映某公司涉嫌在网络平台销售伪劣口罩。线索汇聚到官景辉手中,他带人连夜摸清涉案当事人情况,却发现涉案口罩已被“秒杀”,好不容易抢到口罩的消费者,却不愿提供证据。面对“消失的证据”,官景辉并没有气馁,而是换位思考。“要不,我把我的口罩拿出来和你一对一交换,可以吗?”就这么一句话,一个诚恳的举动,他和同事们换回了消费者手中的“问题口罩”,获取到了足量的口罩检测基数。人民至上,是在办案过程中的将心比心,再小的细节,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疫情防控非常时刻,一只口罩,千钧分量。固定证据后,官景辉和团队不敢怠慢,接力奋战72小时,查获涉案口罩89万余只,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这也是疫情期间上海规模最大的涉嫌虚假宣传、哄抬物价、销售不合格口罩的涉疫案件,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用最快、最严的“铁拳”,震慑了投机分子,稳定了民心。
“我就不相信,重拳出击、连续作战,会打不赢这场攻坚战。”这是去年疫情防控最吃劲时期,官景辉放出的一句狠话。铁军不畏风雨骤,关键时刻显担当。他用责任与担当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线。
今年春节前,上海开展防疫物资大检查,官景辉再度参与其中,三天内确定20多条违法线索,一举查获假冒“大胜”口罩的重大案件。本报记者当时跟随执法人员前往洛川中路的查封现场,伪装成办公室的仓库内堆着满满1384箱假冒“大胜”口罩,案值超过500万元。结了案,官景辉在一边默默松了一口气,“还好这批口罩没有流入市场”。
从“橄榄绿”到“庄严蓝”,不变的是保家卫国的情怀
在踏上市场监管的执法岗位之前,官景辉是一名军人。
1998年,不满20岁的他怀揣梦想踏入军校,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心中早早埋下一颗保家卫国梦的种子。从军七年,他从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专业警卫参谋,也让“听党指挥、作风过硬”的品格扎根于心。
2005年,官景辉离开军营转业到上海市工商局普陀分局,后调入市工商局检查总队要案组。身上的制服从“橄榄绿”换成了“庄严蓝”,但那份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始终未变,那份保家卫国的情怀始终未变。
站在市场监管执法一线,无论再小的案件,只要是损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他都要“刨根问底”。他觉得,这与从军的初心是一致的。
他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多年前的一桩“保健品欺诈老年消费者案”,“一瓶成本价才8元钱的保健品,来自一家小作坊,却被不法分子叫卖至900元,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谁来保护?”为了这个案子,他历时一个月开展明察暗访,终于锁定一家所谓的生物科技公司。他与同事们先后赶赴黑龙江、贵州、海南,横跨三省五地6000余公里,理清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最终揭开了以消费欺诈手段坑蒙拐骗老年人的真相,对相关无良企业的违法行为依法顶格处罚,为消费者追回经济损失240余万元。
还有一次,他牵头负责查办某医院市场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经连续数十日加班加点,最终净化了医疗领域自媒体平台的营商环境。然而,这次办案行动却让他错过了与父亲临终告别。他谨记曾是一名“老武警”的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将父亲的嘱托转化为夙夜在公、持续奋斗的无限动力。
个人信息保护系列案、洋奶粉代购案、迪士尼商标侵权系列案……这些年,他牵头办理的每一件案子,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每一次,他都为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全力以赴。
“个人过硬不算硬,整体过硬才能打得赢”
转业15年来,官景辉逐渐从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成长为团队负责人,这也意味着,在向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亮出“利剑”的路上,他要挑起更重的担子,迈出更大的步子。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走到哪儿都要发挥带头作用。个人过硬不算硬,整体过硬才能打得赢。”军营出身的他深知做好“传帮带”的意义。十二支队的年轻人特别多,为此,他常常叮嘱他们,“办案罚款不是目的,查处一起案子,就要规范一个行业。”
货运代理行业商业贿赂多发,但由于这个行业专业性特别强,涉及主体多、流程复杂、资金流转隐蔽,因而往往会让调查取证陷入层层迷雾之中。但官景辉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带领团队勤奋钻研、走访请教,货代行业的经营模式、运作规律,货代系统的奥妙、资金走向被一一破解。
就在手中的案件即将告破之际,却出现了“险情”。官景辉的同事苏永辉还记得,当时有人甚至放出风声,要“取官景辉的一只手”,同事们都为队长的安危担心,劝他“缓一缓”,但官景辉毫不动摇,秉公执法,最后揪出了涉案金额高达3亿元的商业贿赂案,累计追究刑事责任近百人。因为在他看来,货运行业的潜规则一旦被打破,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商家有利无害,也能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只要在岗一分钟,就必须尽职60秒。”官景辉经常这样鼓励年轻党员,他身上那股子干劲和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本身就是面鲜明的旗帜,不断传递给团队里每个人。团队的努力后来也得到了认可,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虽然已到不惑之年,但官景辉脚下的路越走越清晰——永远冲锋在前,就是要为群众撑起一把红色的“保护伞”,用实际行动践行“做一名市场监管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忠诚卫士”的铮铮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