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90|回复: 0

习总书记二次为谁流泪?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5-27 19: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 发表于2016-05-27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是评价一个人一生是否有价值的定义。对于人们来说,也许,岁月会冲淡记忆,但历史绝不会忘记,能留下光辉的名字,成为时代永恒的追求,一定会有令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的正能量。


古往今来,有多少两袖清风的官吏受到人们的崇敬、爱戴和铭记,他们清正廉洁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们一心为民的故事久久传颂。在黄河流域,在长城内外,1966年,新华社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红遍当时的中国,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忠诚……他的名字由此传遍大江南北,在人们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新华网报道:5月26日,焦裕禄的二女儿、河南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的新书《我的父亲焦裕禄》首发式在京举行。该书系首部由焦裕禄家人撰写的回忆作品。


从2009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已三次视察兰考。2009年,习近平去了焦桐园,看焦裕禄亲自种下的那棵泡桐,并仔细看着那张焦裕禄站在焦桐旁的照片。


兰考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总书记的联系点。同时,习仲勋和焦裕禄都曾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过。习近平在接见我时说,“今天很高兴,像走亲戚一样。”


2014年3月,习近平去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东坝头乡张庄村、焦裕禄干部学院。我担任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习近平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


1966年,习近平13岁,上初中一年级。谈起这段往事,习近平曾说:“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


习近平曾提到第二次为焦裕禄流泪,是看到1990年7月9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人民呼唤焦裕禄》后。他还专门填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其中有词句“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焦裕禄女儿:家人没用父亲名义发大财)


当我们又一次重读焦裕禄的故事,他的事迹能使人的思想受到震动,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他的故事给时代树立起了光辉的形象,他的一腔热血就像那奔腾浩荡的黄河,他不过是这黄河上的一条潺潺小溪,正是这点点滴滴一心为民,铸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品格的崇高和伟大,在我们的心中又矗立起一座时代的丰碑。


习总书记在踏上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时指出,党员干部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焦裕禄始终把老百姓看成自己的父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雪封行,他忍着急剧的肝痛,走村串户,访贫问苦,面对病倒在床的老人家“你是谁”的问询,焦裕禄言出肺腑:“我是您的儿子……”


从焦裕禄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感受到了有一种“反哺”的大爱,这种爱的力量感染了这个时代。习总书记二次为焦裕禄流泪,也道出了人民所期盼的心声——“百姓谁不爱好官?希望官员要像焦裕禄那样一心为民、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体察群众疾苦,真正了解和掌握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时代呼唤有千万个焦裕禄式好干部涌现。


(文/宋丞策)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6-26 07:28 , Processed in 0.0331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