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3 来源:上海党史 作者:中国青年网
茅盾:用文字推动国家和民族前进(3)
一生追求革命理想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茅盾又焕发了青春,重新活跃在政治和文学场合中,重新提笔,写下了声讨“四人帮”,欢呼日月又重光的诗篇。在之后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他整理出版了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写了有关文艺问题的文章50多篇,并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请,把他过去的著作编成《茅盾散文速写集》、《茅盾译文选集》和《茅盾评论文集》等。同时还写了《可爱的故乡》等一些优美的散文以及《过河卒》等40多首新诗和旧体诗词,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茅盾毕生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全身心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现代进步文化殚思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了卓越贡献。茅盾在世的时候,始终是以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无论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文化部长,还是作为当代最杰出的作家和书法家,都始终在使用解放前出版长篇小说《子夜》时所用的笔名“茅盾”,很少有人再用他的原名“沈雁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位文学大师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杰出党员了。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虽然病魔缠身,茅盾仍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昏迷后被抢救醒来,他提出了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的要求。因为病重,他只好找人代笔写信表达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信中说到“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正如茅盾先生自己所说“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这或许就是茅盾内心深处一直激励着他能活跃在文学和政治两个领域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