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丽爽、程婕、温婧、朱开云/北京青年报2016-05-23 13:04 来自 舆论场
P2P平台
易被广告、炒作等误导
老爸老妈玩P2P常被骗
互联网金融普及,让不少老爸老妈成了P2P平台的用户。但自去年以来,多家P2P平台出现了“兑付危机”、“跑路”等问题。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老爸老妈风险判断能力不足,常常成“跑路平台”的投资者,而且由于投资金额一般比较大,一旦平台出现问题,常常损失惨重。
P2P平台“跑路”大爷百万积蓄打水漂
说起2014年,王大爷至今还心疼。当年,北京市朝阳区国贸海航实业大厦16层的中欧温顿基金公司总经理李某突然失联。五六十名中欧温顿基金公司的员工和客户来到海航实业大厦讨说法,其中就有已经退休的王大爷。
王大爷告诉北青报记者,是在北京CBD核心区的地铁口遇到的业务员,说理财利息高,公司靠谱。于是,他拿出一辈子的积蓄100万元,全部投在这家公司。“中欧温顿公司在CBD区域办公,公司装修也很气派,我挺信任的,没想到出事了。”
老爸老妈们是“跑路平台”目标人群
P2P平台,按照渠道不同,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线上,即直接通过网络投资与借款,这类操作一般以熟悉互联网操作的年轻人为主;线下,则是通过所谓的实体公司操作,例如大大集团、金朝阳等,就是主要以线下推广为主。在线下操作时,从了解项目到签订合同再到最终还款,都有专门的业务员联系;同时,公司有实体,且一般选在较为高大上的地区,方便投资人考察,也增加了投资人的信任度。因此,上了年纪的老爸老妈们通常会选择后者,也就是“线下”投资的方式,进行P2P投资。在考察过实体公司后,被公司的华丽装潢、看似正规的合同及承诺的“高收益”所吸引,最终将自己的大笔积蓄投入其中。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2015年一年线下理财总涉案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就北京市而言,P2P问题平台较多,仅去年一年就爆出54家问题平台。一位线下业务员透露,老爸老妈们是一些“跑路平台”的目标人群,因为“都知道他们有钱——积攒了一辈子,肯定会拿来投资”。
老爸老妈们风险判断能力不足
对于老年人投资P2P平台易被骗这一问题,招财网CEO卢屹表示,大爷大妈不能因此被拒绝在P2P平台的理财门槛之外,“因为任何人都有理财的需要”。但是大爷大妈对风险的把控很成问题,“他们容易被广告、炒作以及所谓的品牌所误导。”但是这并非大爷大妈的问题,规避P2P理财风险的责任,并不应当由老百姓来担当。
上述业务员提示,老年人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属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人群,所以应多考虑稳健的理财方式。投资P2P平台未尝不可,但最好选择收益率在10%以内的平台,以控制风险。同时,投资时注意“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分散风险。
住宅养老
“以房养老”诈骗频发 打投资理财旗号的多是骗子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老有所养”的心情,同时又缺乏法律保护意识、爱跟风、易轻信等弱点,以养老建设项目或与养老相关的健康养生项目为诱饵,通过高息回报、预订床位、预存费用等方式,再施以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小恩小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非法集资诈骗。
“以房养老”诈骗案上当者多是老年人
李某和张某注册了一个空壳公司,以养老项目做诱饵,谎称老人入会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冬天到海南、夏天到北戴河养老、旅游、住宿于一体的“候鸟式养老服务”,客户可以交现金,也可以由公司帮助将房子抵押办理会员,最终10名老人受骗,被骗金额970余万元,其中很多老人将自己唯一住房抵押入会。至案发,公安机关查获钱款只剩16万元。这是今年年初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案子。
今年1月份,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曾报道,丰台区一位刘大妈,年过七旬一直独自生活,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因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退休金的一大部分还要用来购买药品。2014年秋天,刘大妈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家公司的副主任石某,在石某的名片上印着民政部主管以房养老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字样。随后,石某向刘大妈介绍了一个以房养老的政策,只要把房子抵押出去,就可以每月收入几千元。结果,刘大妈不仅房子没了还欠了一大笔债。北青报记者向政法系统的人士咨询得知,北京市已经发生多起“以房养老”的诈骗案了,上当者大多是老年人。
住宅养老骗局主要有三种
多次组织北京春秋季房展会的一名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每次房展会组委会方面都会严格把关,防止一些骗子趁机混入。其中,住宅养老方面的骗子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忽悠老年人投资养老院,老年人只要投资就能成为会员并获取分红,实际上背后是非法集资;第二种是借“预订养老床位”的名义,向老人忽悠今后“一床难求”,骗取数额不等的入住预订金;还有一种是打着“度假、养老”的旗号,让老年人预存费用,在固定年限内享受低价入住。
打着投资理财旗号的住宅养老项目多是骗子
那么,对于住宅养老是否应该一棍子打死呢?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按照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取得许可并依法登记。合法的民办养老机构必须有两个证件:一是民政局颁发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二是依法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工商营业执照。取得合法手续的养老机构必须合法经营、合法收费。“那些打着投资理财旗号的住宅养老项目,大多是骗子。”北京一家养老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说。
理财提示
老爸老妈们不要轻信街头“理财推销员”
近年来,老年人投资理财上当受骗,一辈子血汗钱灰飞烟灭的痛心案例屡屡发生。理财分析师认为,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不能贪图高收益,也不要贪图对方的小恩小惠,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就当前市场来说,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很少能看到5%的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风险就比较大,最好少碰。一般老年人应优先考虑国债、大额存单、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等渠道,如果经济实力不错,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拿出少部分资金购买信托或较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或基金。
另外,老年人千万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在街头兜售理财产品的推销员。很多理财公司打着高收益、低风险的旗号,在街头向老人营销。他们巧舌如簧、态度热情,那些情感孤独、防备心差的老人特别容易上钩。殊不知,不少理财公司最后都“跑路”了事,老人们维权都找不到人。老人理财最好还是购买银行等正规机构发行的产品。
最后,老人买理财产品还要记住一定要看清合同,彻底理解合同意思。弄不懂的产品,宁可不买也不能随意签字。以往,经常发生老人去银行存款结果买成保险的纠纷。其实回头查购买手续,大部分都有老人的亲笔签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有些老人只一味相信银行员工的推荐,而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和产品说明,连自己买的是什么产品都不清楚。
现在,监管部门对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有严格规定,银行员工必须向客户详细介绍产品风险,老人买理财产品时,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都问明白了才能签字。对于没有金融领域从业经验的老人,不建议投资挂钩个股、期货、利率、汇率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