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7日 06:上海/专题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葛均波、钱菊英分享健康心动的秘诀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医亡构成的40%以上。心血管疾病潜藏在每一个人的身边,不容忽视。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是许多民众关心的问题。
7月15日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做客“上观健面谈”直播间,就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问题为大众做权威的健康科普。
守护“健康心动”非一日之功
中国的心血管疾病从比较少见到爆发,与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密不可分。“过度的营养摄入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葛均波院士指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吃得多、动得少”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这大大增加了患病风险。
在女性绝经期之前,有雌激素来保护她们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男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是女性的近4倍,但女性一旦到绝经期以后,发生率就几乎慢慢追平男性。男女在发病表现上也存在差异,因此无论男女,都需要重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
有一个29岁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令葛均波印象深刻。除了遗传因素外,该患者从事运输行业,工作十分辛苦,有较长的吸烟史,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早期控制,都为疾病的发生埋下了祸根。“作为临床医生,等病人来只能一个一个地治疗,如果能通过科普,一代一代地改变老百姓,或许能从源头上遏制疾病的发生。”
拥有健康的心跳需要从娃娃抓起。葛均波建议,在中小学设置健康教育课程,让孩子能系统性地学习健康的饮食方式、运动方式和用眼方式等。在文明其精神的同时野蛮其体魄,增强健康素养,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我们能用4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教会孩子们怎么识别先天性猝死,如何心肺复苏,孩子们再回家教会自己的父母,就能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为他人争取宝贵的求生时间。”
心血管疾病不是老年病
破除认知误区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十分重要。“有许多糖尿病患者是发生了并发症后才诊断出来,错过了早期治疗时间。”钱菊英教授呼吁,早期筛查十分重要,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一旦筛查到有异常以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控制异常因素,就有机会阻止疾病的发生。
不少年轻人觉得冠心病、脑梗、中风都是老年人得的病,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很多动脉粥样硬化从年轻时候就开始了。如果长期不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发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发病的年龄也会提早。”钱菊英说,心血管疾病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病人年轻化往往是日常疏忽导致。
合理规范用药,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有些高血压患者担心用药会有依赖性,在血压得到一定控制后就擅自减量甚至停药,这并不科学。“有些高血压患者很年轻,他们担心现在开始吃药了,以后年纪大了是不是就没药可以吃了。”钱菊英说,“还有的老年人得了冠心病,心梗装了支架以后就不吃肉了,只吃素菜。这些都是日常中存在的误区。”
服用药物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要坚持用药,正确看待药物副作用。建议饮食要营养均衡,对老年人而言,保持体内一定的肌肉含量很重要,在清淡饮食的同时需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推荐在家中自备电子血压计,早中晚测量监控,改变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和少盐饮食对控制血压都有帮助。
做能让老百姓听懂的科普
5月29日,在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20)期间,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公益项目“健康心动”百日行动正式拉开序幕。葛均波和钱菊英正是该项目的倡导者和主要负责人。
“什么叫科普?科普就是科学普及。我们要将科学的道理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发挥作用。”葛均波说,“医生们去讲细胞、基因、受体,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老百姓听不懂,那这个科普就是无效的。”
如今信息纷繁复杂,有不少所谓健康实则极其不科学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上海市医学会联合权威专家发声,让专业科普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了‘东方宝宝’和‘哈特博士’两个卡通人物形象,以短视频问答的方式传播实用知识,希望能让大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有一个靠谱的科普选择。”钱菊英介绍道。
“现在一些公共场所安装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病人倒下时候可以进行急救,但老百姓不会用,不敢用,在这些场所进行科普非常重要。”葛均波说。正确使用AED能够大大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其实AED使用并不复杂,在做心肺复苏的过程中配合使用AED进行除颤,就能提升病人的生存机会,这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
专业医生站在科普第一线,将艰深的医学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把正确的健康观念传播给更多百姓。“希望能助力心血管疾病下降的拐点早日到来。”葛均波、钱菊英共同期许道。
相关链接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公益项目“健康心动”百日行动不拘泥于传统科普形式,基于大众需求做科普创新。
全媒体公益视频
由葛均波、钱菊英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分会多位专家历时2个月精心打造的“健康心动”系列科普微视频,全套8集,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健康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常识和心脏病急救。6月1日起,在全市公交、地铁、楼宇、医院等的移动电视屏幕上投放,并且通过微视、抖音、头条等多个大众媒体平台持续推广,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目前已覆盖全市95%以上的公交线路地铁及超1000栋商务楼、学校、银行等,未来半年预计覆盖千万人次以上。
健康科普云讲堂
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和青年委员专家担任“健康心动大使”,通过在线科普云讲堂,让更多百姓足不出户享受最高质量的健康盛宴,内容贴合生活实际。
基层交流直播会
采用“3+2”模式,每次直播会邀请3位医学会的专家委员与2位基层社区医生互动交流,共同围绕心血管慢病管理和治疗进行探讨。全市16个区域的社区共享科普视频,开展针对性的社区科普教育,助力基层医生提升心血管慢病管理能力,扩大科普教育覆盖面。
系列健康科普丛书
为了让大众能随手翻阅或扫码即可获取专业又生动有趣的健康知识,专家们组织编写了《“健康心动”你问我答》系列科普丛书,以框架式疾病作为一级目录、分类提问为二级目录,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实用。
抖音微视频大赛
上海市医学会向全市心血管医护人员发出倡议,动员大众制作心血管健康科普抖音微视频,通过抖音大赛,让更多的大众休闲娱乐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