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63|回复: 0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呼吁:喝剩的半瓶水,请带走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3
发表于 2016-5-7 09: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远州/人民日报2016-05-0707:38 来自 绿政公署

一场会议结束后接近两百瓶已经开盖的纯净水并未被主人带走。 东方IC 资料


“把水丢了吧,自助餐厅有水喝。”


4月20日上午,在中部某省会城市一所高校的大会堂,一场学术研讨会刚刚结束,记者正手忙脚乱地收拾电脑、照相机和会议材料等,顺手要把喝了半瓶的矿泉水带走时,旁边的人提醒说。


此时,近200人参加的会议会场里,人走水留,桌上桌下到处可见喝剩下的半瓶水。


随后,服务员进场,将它们一一丢进了垃圾桶。后来,记者在大会堂的转角处见到了正在处理这些半瓶水的保洁员吴敏。


“你说这多浪费!”她边说边从垃圾桶里捡起半瓶水,拧开瓶盖将水倒掉,然后把塑料瓶一拧,丢在了身边。


“带着水运走肯定不行,垃圾站不收。”她说,空瓶子可以卖给废品收购站,“一毛钱俩”。


吴敏主要负责大会堂以及周边几个会议室的保洁,和半瓶水打交道是她的日常工作。“每次散会后,会场最多的就是喝剩的半瓶水。”她说。


午餐时,记者跟同桌的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聊到半瓶水的话题,大家热烈讨论起来。


“瓶装水都长一个样,像这样坐着开会还好,不会搞混,但在一些走来走去的现场会、交流会上,喝瓶装水常常让人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拿错了,会后只好丢掉。”一位教授说。


“还有,从一个场合到另一个场合,特别是进一些实验室或特殊场合时,随手拿瓶水,不仅不方便,而且不太合适。”另一位教授补充说。


……


不只是会议、活动现场,在图书馆、体育馆以及人流量大的步行街、游乐场等地,半瓶水也随处可见。


4月21日下午,在该市一家室内游泳馆,泳池边零乱地摆放着一些开封过的瓶装水。市民张先生从泳池里出来后,一连拿起几瓶水,还是没有认出来哪瓶是自己的。


“牌子都一样,又放在一起,谁能知道哪瓶是自己的?”张先生叹了口气,只好在旁边的小卖部又买了一瓶。


“要是能区分,就好了!”张先生说。


恰如张先生所想,在瓶身上做记号的方式并不是没有。在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记者就曾发现很多矿泉水瓶上加贴了绿色节水贴,使用者能在节水贴的刮写区做记号,从而有效避免混淆。


其实,“瓶装饮用水消费者识别要求”已经写入了国家标准——2014年6月19日,国家标准委批准通过的GB10789—2007《饮料通则》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增加了节水标识的规定,并于2014年6月30日起实施。遗憾的是,这项增加的节水标识规定,只是推荐性条款,并未得到生产厂家的广泛执行。


4月22日,在一家大型超市的饮用水区域,记者发现在售的瓶装水并没有明显用于消费者做标记的地方。


“节水贴?没见过。”导购员吴小姐表示,在超市工作了近三年,她从未见过瓶装水上有节水贴或者涂层。


“一两块钱的事儿,至于么?”听到记者和导购员的对话,一位顾客笑了笑说。


“至于么?”这三个字让记者陷入深思。


“半瓶水”的浪费,身边屡见不鲜。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范围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中约2/3缺水,约1/4严重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则是半瓶水浪费严重,这暴露出节水方面的短板。节约用水,需要人人参与,就从带走喝剩的半瓶水做起吧。


——编后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2-20 09:06 , Processed in 0.0324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