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93|回复: 0

他把搬行李当作事业做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5-1 09: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汪显斌:勤劳努力就会赢得尊重


2016年05月01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汪显斌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装卸做到极致。东航供图


    我可能不如别人自信,不如别人有文化,但我可以做到更努力、更勤奋、更珍惜


■本报记者 梁建刚


与汪显斌握手时,犹如握住了一张砂纸,厚厚的茧子会提醒,眼前这个中年人从事过繁重的体力劳动。


“我就是个装卸工。”汪显斌搓着双手有些拘谨,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本鲜红的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都是给我的鼓励,其实我的经历真没啥好说,几十年就做了一件事。”


他的经历实在太平凡了,几十年就与行李打交道,卸下、装上、卸下、装上,在机场,匆匆而过的乘客很少有人会关注到他们,也因此有人将他们称为机场中“看不到的人”。但在他的故事里,三次“从零开始”的经历,却打动了许多人。


人的心不要贪大


“你说我做了点啥能得奖?其实就是搬行李呗。”汪显斌笑笑。


搬行李,这个旁人看来最简单的体力活,却被汪显斌视作了自己的“事业”。1988年,20岁的他从老家安徽六安到了上海,应聘到上海港务局,成了一位码头装卸工,“北外滩的提篮桥,还有十六铺,我都干过。”凭着年轻与认真负责的态度,汪显斌从零开始,由普通的装卸工成长为班长、副队长,开始了自己的甜蜜生活,“记得当时第一个月拿到168元工资,别提多开心了”。


可未曾想到,2007年,原来的活鱼码头拆除,改建为国际邮轮中心,装卸队由此解散,汪显斌也失去了工作。此时,恰好上海航空招聘机坪行李装卸工,汪显斌被推荐应聘后走上了机坪,又从零开始,做起了最底层的行李装卸工。两年下来,汪显斌的能力和工作态度很快得到认可,又被任命为装卸班长。


没想到的是,2010年东航上航合并,刚刚当上队长的汪显斌又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辞职,要么再回最基层做装卸工。汪显斌选择了又一次从零开始。“其实,不论什么岗位,只要尽职做好工作,总会有价值的。”不同机型的操作规范、不同环境的要求,他都坚持了下来。如今,他已从副队长、队长,做到了区域经理。


“家里老人教过我一句话,人的心不要贪大,认真做好手头的工作就好。”汪显斌对这点“曲折”轻描淡写,“每一个工种都要有人做,做好就行了”。


每天搬走4辆小汽车


行李运输听上去简单,实际却是分秒必争。


一架过站飞机一般在机场只逗留约1小时,按要求,飞机到港后,靠廊桥的飞机行李必须在15分钟内送达转盘,不靠桥的是25分钟,但在偌大的机场内,有时仅从远机位开车到航站楼就需15分钟。这意味着,一般一架飞机上百件的行李装卸,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


难以想象的是重量。2015年,虹桥机场的进出港客流超过4000万人次,曾有统计显示,汪显斌们每个人每天平均需装卸的行李超过6吨,极端情况下为每天10吨,相当于每天搬走4辆小汽车。


难以忍受的是环境。无遮无挡的机坪,夏天时能晒到60℃,冬天0℃以下更是家常便饭。类似波音737等机型,货舱只是一条高度不足1米的狭长通道,装卸工必须一直弯腰蹲在舱内,将行李叠放整齐,一蹲就是近1小时。


做了几十年这样的工作,汪显斌却没有丝毫厌倦。“每天比区域里所有人来得早,晚上走得晚,每个需要重点管控的航班,调度的对讲机还没呼叫,他就已经到了,货物装卸时,他总会搭手一起卸……”同事这样评价他,汪显斌却觉得很正常,“我是现场经理,该干的活都得干……” 下转◆4版  (上接第1版)在东上航这近10年,汪显斌几乎始终以“做二休一”的装卸工节奏生活着,从未有过春节、周末假期。“一到节假日机场就更忙了,大家都急着回家,我更得多做点,要是我们都走了,旅客的行李谁来搬呢?”汪显斌还是觉得理所当然。


再苦再累以辛勤劳动为荣


几乎所有东航地面服务部的人都知道,汪显斌闲不住。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分管的8个桥位,绕一圈12公里的机坪,每天这里起降的航班,我一定会每架都到现场。我可能不如别人自信,不如别人有文化,但我可以做到更努力、更勤奋、更珍惜。”


都说熟能生巧,把装卸做到极致的汪显斌,渐渐琢磨出了门道,一架飞机怎样才能多装货物、每一种机型的荷载、每一种机型的交接要点,他都已烂熟于心。在实际操作中,他又总结出了“眼勤、嘴勤、手勤、脚勤”四勤工作法,及时查找安全隐患。露天作业条件艰苦,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汪显斌就琢磨出了计算疲劳程度的公式,根据机型对应操作的劳动强度,巧妙安排操作的班组交替作业。2015年,他提出了特种车辆靠机两次停车检查的合理化建议,再次被采纳进作业指导书,有效规避了靠机作业的风险。


  “20多年前到上海,不论码头、机坪,再苦再累,我都以辛勤劳动为荣,每一天都是实打实的 ‘劳动节’。”汪显斌说。一晃28年过去了,汪显斌还在坚守,各种荣誉证书几乎塞满了家中的抽屉,“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在他看来,这些与其说是表扬自己,不如说是对自己坚守信念的印证:珍惜工作、勤劳努力,会赢得成绩与尊重。最平凡普通的劳动者,也能实现光荣与梦想。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6-29 03:02 , Processed in 0.0341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