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文汇报 首席记者唐闻佳
随着出院人数大于入院人数,上海市第三批医疗队决定合并病区集中力量救治重症病人 最美跪姿 上海医生余跃天采用“跪姿”引流置管操作,这一跪就是整整10分钟。(均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第三批医疗队大年初四出征,148人,来自上海40家医院,进驻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接手了两个重症病区和一个重症监护室(ICU),共141张床位,其中ICU35张床位,整座医院最危重的病人收治于此。在武汉奋战38个日夜,这支医疗队已救治300多名病人,治愈出院患者逾150例
“19楼8病区,今天正式关闭!”昨天,这条回荡在武汉第三医院里的广播,令许多上海医疗队队员欣喜不已。
上海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兴奋地告诉记者:经过38天和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同道并肩作战,病人数正逐渐减少,所以大家决定:把两个重症病区合并成一个重症病区,继续保留重症监护室,集中力量救治继续在院治疗的重症病人!
昨天上午,病人的搬迁和转运就顺利完成,上海医疗队管理的床位数从141张减到85张,其中重症病房50张,重症监护室(ICU)35张。
关闭病区
送走当天最后一名治愈患者
上海市第三批医疗队大年初四出征,148人,来自上海40家医院,进驻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接手了两个重症病区和一个ICU,共141张床位,其中ICU35张床位,这意味着整座医院最危重的病人收治于此。
在武汉奋战38个日夜,截至记者发稿时,这支医疗队已救治300多名病人,治愈出院患者逾150例,而随着出院人数大于入院人数,病床逐渐空了出来。尤其是近日,平均每天接收其他医院转来的重症病人约在5名,虽然情况都较危重,但是数量明显下降,医疗队决定:合并病区,集中“优势兵力”救治!
病区的关闭让所有医疗队员都觉得好开心,大家还欢送了当天最后一名治愈出院患者。这位70岁的女患者,退休前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武汉三院经过21天治疗,从入院时氧饱和度只有85%的重症情况,到逐渐好转、痊愈,目前CT显示炎症已吸收,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老人对上海医疗队有着道不尽的感谢,出院后她将前往社区隔离处进行14天的观察隔离。
最美跪姿
病人危在旦夕,上海医生“为爱屈膝”
“目前取得的是抗疫战阶段胜利,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提高救治成功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陈尔真告诉记者,患者少了,但留下的都是病情较重、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出院的重症乃至危重症患者。
3月4日,武汉三院重症病区就出现惊险一幕。一名44岁新冠肺炎患者原先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大疱等,他的病情不断恶化,这天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经检查,患者出现了自发性气胸,导致被病毒侵袭的右肺压缩了一半有余,生命危在旦夕。
危急时刻,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余跃天当即决定采用“跪姿”引流置管操作,这一跪就是整整10分钟,他从患者胸腔中缓慢抽出500毫升气体。
置管操作完成,余跃天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而患者的呼吸逐渐顺畅,说:“就像压在胸口的大石头终于被搬走了一样舒畅。”一小时后,患者的氧饱和度缓慢升至98%,且胸闷气急症状显著缓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医者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奋力挽救每一个生命。这一幕“为爱屈膝”的画面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瑞兰医生抓拍下来,陈尔真在朋友圈发出这张照片后,很快被转发、刷屏。很多人说,这是对生命的敬佑,更是白衣战士心怀的大爱。
绝不松懈
最后的仗可能是最难打的仗
与新冠病毒鏖战“满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更新到第七版,对早期驰援武汉的医生来说,他们更明白其中的不易。
陈尔真说,医疗队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建设包括炎症因子风暴预警体系在内的危重症预警机制,积极评估,提前识别,早期干预,努力减少病情发展对器官的打击,比如利用有效氧疗手段避免缺氧,减少因菌群失调而产生的菌群移位,当发生炎症因子风暴后及时通过血液净化等手段清除炎症介质等。
在武汉三院,他们还提出“尽早康复”理念,将康复治疗关口前移到重症监护室,针对患者不同病期总结编排了一套由卧位—坐位—立位的呼吸操,“我们发现将肺康复理念融入救治过程,而不是在救治完成后再做,更有助于机体各方面功能恢复,这样才能尽早真正回归社会”。
更让陈尔真欣慰的是,他们最早成立的心理干预小组如今已服务于全院患者、家属乃至医护,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四名医护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目前日均心理咨询时长约300分钟,日均服务20多人次。
上海这支医疗队尽管只“包干”两个重症病区和一个重症监护室,但他们建立的院感制度、督查制度、质控制度等全流程管理制度不仅推广到全院,还被“照搬”到武汉三院的首义院区。
这是因为医生们都很清楚,面对一个传染性很强的新病毒,个别环节做到优秀是不够的,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一切流程说到底服务于一条——生命。
作为上海市第三批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陈尔真还感到很欣慰的一点,就是148人的队伍里有党员64人,这支特别有战斗力的集体,还有35人在武汉期间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大家都很不容易,来武汉前,我们甚至彼此都不认识,而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挽救生命,来到了这里,共同克服了很多困难。”陈尔真说,眼看着病人少了,但他的神经绷得更紧了,“最后的仗可能是最难打的仗,不到疫情结束那一刻,我们不会放松。我要带着所有人平平安安地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