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5|回复: 0

连载1《北大荒十年》知青往事150篇(一)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0-2-4 16: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寿义   老知青家园   2019-07-03


      管寿义,博客名“在陋巷”,原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六分场上海知青。九年前开博,专写农场十年生涯中的所见所闻,皆为琐事,却因其视角独特,文笔精妙风趣,迅速在网络上受到关注,尤其在各地知青中反响热烈。如今集二百余篇上博短文的《北大荒十年》、《北大荒十年(续)》已经出版。


      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从《北大荒十年》一书中挑选出的150篇知青题材小品,真实地还原了知青的生活、知青的所思所想。他对北大荒风土人情、生活场景、农村节气的逼真描绘,让我们重新体味了丰满浓郁生动的北大荒乡间氛围,从中来“管窥”知青生活。


北大荒十年(一)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作者:管寿义


      纪念奔赴北大荒 50 周年

      1969 年 6 月 24 日 12 时 35 分,满载着奔赴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的知青绿皮专列,在凄厉的汽笛声中,在车厢内外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缓缓驶离北火车站月台。


      知青专列像一条绿色的长龙,跨长江、过黄河、出山海关,一路向北。


      经过了约 75 个小时的长途跋涉, 6 月 27 日下午约 3 时 30 分,绿皮专列终于抵达了祖国最北端的火车站 —— 龙镇。


      我们的知青岁月由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的青春留在了北大荒黑土地那疙瘩,

      我们的知青岁月留在了北大荒黑土地那疙瘩;

      即使今天我们已年近古稀,

      依然对那个十年刻骨铭心,没齿难忘,

      我们的魂儿

      其实早已留在了北大荒黑土地那疙瘩 ——


      往事01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知青“专列”像一条绿色的长龙,跨长江,过黄河,出山海关,一路向北。


      我们都是第一次“闯关东”,甚至还有人是第一次坐火车。我们对东北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知道“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仅仅看过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知道东北冷,听说冬天在外面小便手里还得拿一根棍子。


      还记得在学校里曾听过吉林延边的同志来作报告,他说延边人民热情欢迎上海知青去那里插队落户,接着介绍延边的情况,当他说到“我们那里冬季的时候最冷零下二十五六度”时,我们那一届三百名同学不约而同地“哦——!”脑袋都微微往后仰,嘴全都成了“O”形,惊呼声在大礼堂里久久回荡。


      列车出了山海关,就进入了东北大地,我们开始“闯关东”了。


      知青“专列”在辽宁的沈阳,吉林的四平、长春,黑龙江的哈尔滨,都曾受到东北人民的热情迎送。


      列车徐徐进站,就看见当地人民在月台上载歌载舞,手举鲜花,有节奏的高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给我留下特别印象的是,她们“向”的发音是siang。“学”的发音是sue。接着就跳起了“忠字舞”:“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满怀激情迎九大,迎九大,我们放声来歌唱,我们放声来歌唱!”一曲终了,跳舞的人就会组成“忠”字形。我们全都拥在靠月台一侧的车窗前回以招手、热烈的鼓掌,有人眼里还闪着激动的泪花。


      知青“专列”没有点,停起来站站停,给所有的车让道,“搂起来”连大站也不停。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欢迎队伍在月台上等候了多久?列车在这几个站停车也就是几分钟,最多十来分钟,东北乡亲是多么的诚心!


      特别是“专列”到达哈尔滨是凌晨,天还未亮,我正靠在椅背上打盹,是被“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声唤醒的。“夏至”前后,凌晨三点钟左右哈尔滨就应该放亮了,“天还未亮”,那就应该在三点以前,估计欢迎队伍差不多一宿没睡。凌晨还有丝丝凉意,欢迎队伍却精神振奋,又唱又跳,直到我们的列车缓缓驶离站台,还听见她们“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的口号声。


      多么真挚!多么热情!还没有到农场,就感受到了东北人民的热情、纯朴和豪放。


      这份深情,这份厚意,已经过去整整四十二年了,她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从来没有忘记!


      1969年6月27日下午约3时30分,经过约7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祖国最北端的火车站——龙镇。


      往事02初到农场第一天

      1969 年 6 月 27 日约 15 时 30 分,经过约 75 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满载千余名知青的绿皮专列终于到达了祖国最北端的火车站—— 龙镇。


      天阴沉沉的。


      龙镇小站顿时热闹起来。车站外停着一辆辆的解放牌军车,那是迎接知青的车队。也有一辆辆前两个轮子小、后两个轮子大的拖拉机,后面拖着车厢,后来我们知道那叫“蹦蹦车”,也有叫“小蹦蹦”的。没见到马车。


      当地干部手里拿着名单大声报名字。也许是名单字迹不清晰,也许是名单上有当地干部有不认识的字,且往往都是中间的一个字看不清或不认识,他们报起名字来往往是这样:“赵什么亮?”“张什么业?”“徐什么步?”“孙什么玲?”听到自己的名字的赶紧一伸手:“有!赵天亮。”“有!张建业。”“有!徐进步。”“有!孙曼玲。”然后到一边站队。


      点名结束,分别上车,我们全都上了解放牌军车。“蹦蹦车”负责拉行李。


      解放牌汽车上站满了人,但不算拥挤,我给挤到了车厢中间。靠车厢板的一溜的全都蹲了下来抓着车厢板,站着的全都搭着肩。一会儿,车队就鱼贯驶出龙镇车站。还清楚地记得车队穿过一座简易牌楼,灰色的,那是龙镇车站留给我的印象之一,以后在梦中出现过无数次。


      好象刚下过雨不久,空气清新,车队驶出龙镇小镇后不久外面就是一片片庄稼地(当时五谷不分,不认识种着啥)和荒草甸子,远处是一座座锥形的山,后来才知道那是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群。雨后路不太好走,车子有点颠簸,有点像小船,引来一阵阵惊呼。

只有大约一个小时,车停了。接站的干部说“到了!”


      啊!这就是我们要来的地方!一幢幢土房,有点泥泞的地,还有瞧热闹的老乡,抱着孩子的妇女(后来知道那叫“老娘儿们”),拖着鼻涕的半大的孩子。


      正是夏至后没几天,北大荒的天黑得特别晚,当地干部先给我们安排宿舍。走进宿舍一看,嚯,那么大的房子!第一次看到北方的炕,南北两铺,很长很长的一溜,一幢宿舍能住五六十个人,两铺炕中间留下窄窄的走道。


      一会儿就听到当地干部招呼:“开饭了!开饭了!”我们跟着到了食堂。为了欢迎上海知青的到来,食堂特地做的韭菜炒肉片,白面大馒头,管添管够。我们都围着站在桌子旁边,吃着到达北大荒的第一顿饭。


      晚饭后回到宿舍,“蹦蹦车”已经拉着我们的部分行李到了,迅速卸下,又马上奔龙镇而去。大家涌到行李堆前寻找各自的行李,找到的相互帮忙抬进宿舍,马上拆外面缠着的草绳;行李暂时未到的躺在炕上休息。


      “蹦蹦车”来回龙镇跑了一次又一次,不知道跑了多少个来回,也不知道有多少辆“蹦蹦车”在跑,把师傅们累够呛,只听见他们说:“这么老些行李!”


      那天晚上宿舍的灯一直亮到半夜,大家伙晃着大手电找行李、抬行李、拆行李,走道上全是拆下的绳子。


      铺开了行李,先往炕上一躺,三天三夜没好好合眼了,躺在炕上还感觉仿佛在火车上一样,晃晃悠悠的。


      既来之,则安之,先睡一觉再说 ……

(未完待续)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4 05:25 , Processed in 0.0322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