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4-26 11:21 编辑
——蒋经国推行“在台生根”应对危机
台湾政局60年 (李松林 著 人民出版社)
1.“本土化政策”
本书以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5位领导人更迭为主线,客观描述了从蒋介石到马英九的台湾政坛变迁,运用大量文史档案与资料评述了台湾政局,透视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更换秘辛与社会风雨历程。
与其父蒋介石相比,蒋经国要开明得多。他不仅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正确立场,坚持反对“台独”的主张,而且积极谋求国家统一。他非常注重经济建设,将台湾从农业社会带入了现代社会。
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
1972年3月“台湾大选”,86岁的蒋介石再度登上“总统”宝座。蒋介石自思来日无多,遂推长子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1972年5月17日,国民党中常会举行会议,讨论蒋介石交议的严家淦“内阁”总辞职案,并讨论新的“行政院长”人选。会议作出决议:“中央常委会谨一致吁请总裁不以内举之微嫌,废国家复兴之至计,允即征召蒋经国同志出任行政院长。”
其实,中常会是奉蒋介石令行事。5月20日,蒋介石正式提名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立法院”接到蒋介石的咨文后,于5月26日上午举行“院会”投票。计发票408张,蒋经国获同意票381张。“院会”决议:“同意蒋经国为‘行政院院长’。”当日,蒋介石宣布蒋经国为“行政院院长”。
6月1日,蒋经国就任“行政院院长”。蒋介石送他“逆水行舟”四字,并做了5点指示:“要注重内部团结”,“自己的同志不可分彼此,干部不可分亲疏新旧,同时要信任自己的同志,多听取同志的意见,并且要一视同仁地培植同志”;“一切要坚持反共复国的政策到底”;“要重视民众的利益”;“强化现代化的组织”;“要加强领导的功能”。
“组阁”时大胆起用新人
蒋经国出任“阁揆”(行政院长”又称“阁揆”)后,在“组阁”时大胆改组,起用不少新人。蒋经国何以在一上台便在人事安排上一反以往老官员轮流坐庄的办法,提拔青年才俊呢?最根本原因是化解省籍矛盾,稳定国民党统治。省籍问题是国民党退台后政治舞台上斗争的一个焦点。蒋经国的部下“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怡曾说,“蒋经国深知此一问题在某些政客操弄下,错综复杂,无处不在。大到政务的推动,小到取缔摊贩、拆除违建等日常事务,处理稍有不慎,都有触发省籍风波的可能,造成社会的不安。”
国民党退台初期,台湾本土人参政的机会很少。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台湾“省政府”要职,基本是由去台的大陆籍国民党要人担任。台湾“省主席”一职直到1972年,无一台湾人出任。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台湾人士参政要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1970年保钓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革新保台派,他们多数是出身于官僚世家的中青年学者,也有部分是地方持不同政见者,他们反对国民党军事专制,也反对“台独”主张,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开明派合作,推进台湾的政治改革。蒋经国出任“阁揆”后,面对台湾社会矛盾发展、国民党出现政治危机的局面,开始推行“革新保台”“在台生根”的路线。因此,调整权力结构,扩大国民党的经济基础,提出通过推行年轻化、本土化政策,大量起用和提拔台籍青年才俊和有“地方基础”的台籍官僚。
“本土化”工程的创造者
有舆论称:蒋经国并非是本土化政策的创始人。其理由是:在国民党退台之前,蒋介石就曾给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打电报,令其多方延用台湾本地杰出人士参加“政府”,特别是培植台湾青年,以化解因“二·二八事件”(1947年2月28日爆发的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所造成的民怨。然而,在最初的国民党“政权”结构中,对台籍人士的限制是相当严格的,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进入70年代后,随着“蒋经国时代”的来临与台湾遭遇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困境,受革新保台派影响的蒋经国遂生偏安心态,积极推展革新保台路线。为使其主张得以贯彻执行,蒋经国必然起用地方人士参政。在此种形势下,徐庆钟成为第一位台籍副“阁揆”,谢东闵成为第一位台籍“省主席”,一批台籍人士连震东、李连春、李登辉等先后在“行政院”中任要职。到1976年国民党十一大,27名国民党中常委中,有9名台籍人士。可见,本土化政策是在70年代台湾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出现的。曾经做过蒋经国“总统府秘书长”的张祖怡回忆说:“蒋经国从来未说过‘本土化’这三个字,但他一致被认为台湾政治发展历史上‘本土化’工程的创造者。”
始终坚持反“台独”立场
进入80年代后,国民党“政权”本土化倾向更加明显。蒋经国晚年更加刻意推进本土化政策,并同政治革新结合,初步筹划了他之后的台湾权力格局,把台籍人放在较为重要的地位。蒋经国推展的“本土化”政策,对缓解尖锐的“省籍矛盾”具有积极意义。当然也应看到,蒋经国虽大力推展本土化政策,但始终坚持以“大陆人为主轴,台湾本省人为辅”的原则。对台籍人士开放地方政权,“中央政权”只开放次要部门,要害部门严加控制。这种状况到1986年后才稍有改变。蒋经国这样做,既表现出与其父统治手法有很大的不同,也带有很大的被迫因素。
台湾有人将“本土化”与“台独”绑在一起,甚至认为“本土化”便是“台独”的前奏。其实,蒋经国推行“本土化”政策,只是从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的。他始终坚持反“台独”的立场。1979年12月10日,蒋经国在中国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开幕词中谈到“现阶段本党的基本政策”时指出:“认定‘台湾独立’是背叛国家民族的意识与行为,绝不容许其滋长蔓延。台湾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不可分的……所谓‘台独’的主张和行动,绝不见容于任何爱国的中国人”,“必须清除”。1981年1月12日,蒋经国在国民党军事会议上讲到“对台独问题应有的认识”时指出:“今天只有中国问题,实际上并无所谓台独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