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白天看景,晚上走人”传统古镇半日游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记者 裘雯涵
最近,在上海朱家角古镇北大街经营小吃店的丁女士发现,晚上专程看夜景的游客多了,“还有游客特意来问我,夜里哪里拍照最好看。”如今,“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传统古镇半日游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夜游经济逐渐显露头角。不过,近日记者多次走访申城一些古镇发现,相比白天的热闹,游客夜游古镇总体感觉略显冷清。
古镇“亮起来”只是第一步
上午从市区出发,中午吃农家菜,下午笃悠悠逛完古镇再回家,这是传统的古镇游方式。不过近年来,游客到古镇旅游的时间正逐渐向夜间延伸。
过去,下午4时是游客离开古镇的高峰时段。近日,记者在这个时点来到朱家角古镇,发现不少游客刚进古镇开始游玩。“17号线通车后,末班车延至晚上10时半,游客来得越来越晚。今年十一期间的夜晚,放生桥上人潮涌动。”朱家角北大街商铺党支部书记沈慎福说。今年65岁的沈慎福在朱家角待了一辈子。他记得当年朱家角古镇刚开放时,到了下午街上就冷冷清清了。沈慎福是青浦区“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他说:“朱家角北大街是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晚上走一走青石板路,看看白墙黑瓦的小楼、张灯结彩的商铺,别有一番风味。”目前古镇正在完善灯光工程等基础配套设施,“过去很多照明灯光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开,现在每天晚上都是‘最佳状态’。”
夜色将近,古镇淀浦河两旁被灯光“点亮”,沿河房屋的暖色灯光倒映在水中,红灯笼成了点缀。此时,古镇放生桥附近的北大街成为观赏夜景的最佳点。据悉,通过景区协调,北大街上的商铺淡季也尽量延长营业至晚上9时多。当地还将探索开发24小时书店、夜间集市等新业态。
古镇夜景升级后,带给游客不少惊喜。不过,要发展古镇夜游,让古镇“亮起来”只是第一步。记者注意到,吃过晚餐,赏完夜景,大部分游客就打道回府。当地商户说,如遇阴雨天,下午5时左右就没什么游客了。
给游客个“留下来”的理由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杨荫稚说,上海的古镇规模较小,两三个小时也就逛完了。此外,上海古镇离市区较近,来回交通方便,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大部分人不会刻意留下来过夜。
如何让游客留下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在他们看来,除了灯光工程升级等美化项目外,国内不少古镇近年来都主打“文化牌”。在乌镇,每年10月举办乌镇戏剧节期间,夜夜都热闹。乌镇旅游文化顾问邵云说,在戏剧节的10多天内,乌镇景区内7个剧场,每晚都有国内外戏剧表演。就算不买票进剧场,也可在乌镇水榭边和街头巷尾“偶遇”几十个街头表演嘉年华。每年10月下旬虽算不上旅游旺季,但戏剧节期间的景区客流量均高于景区全年日均客流量,还带动游客夜宿乌镇。
上海的古镇也不乏类似探索。杨荫稚曾特意去朱家角古镇观看艺术家谭盾打造的“水乐堂”表演。一幢由明清老宅改造成的“音乐建筑”中,每个“零件”都可作为乐器演奏。透过落地玻璃,观众与对面的圆津禅院隔河相望。夜晚演出时,对岸的僧人正在做晚课,配合着音乐表演,稀松平常的僧侣吟诵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高品质的演出是值得游客专程前往古镇体验的。除了开发更多类似常态化演出,杨荫稚也建议,上海的古镇可吸引一些茶艺社、书法社、汉服社等文化主题社团,通过社团集聚营造氛围。
景区夜游不仅是发展民宿
即使有留下来的理由,古镇是否做好让游客留下来的准备?
近日,家住闵行的陆小姐就趁着调休和朋友到朱家角古镇夜游。他们只打算在古镇吃顿晚餐,看看夜景。对于“是否考虑留宿一夜”这个问题,陆小姐直言没想过,“我们是冲着古镇农家菜来的。除了美食,也不了解晚上可以住在哪儿,玩些什么。”
和都市旅游一样,古镇夜游也应将“吃住行游购娱”所有要素打通。有业内人士指出,古镇夜游只有丰富消费业态,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才能夜游消费闭环。
乌镇近年尝试专为夜游打造新业态。邵云说,2001年乌镇东栅景区开放时就提出夜游概念,过去夜游只局限在景区内。今年随着全域旅游发展,当地对乌镇隆源路进行全面改造,并定位为“乌镇文化特色街区”。街上的粮仓等闲置厂房被打造成文创、科创展馆,让游客夜有所游。同时,乌镇景区内民宿、酒店等可提供上千间客房。“不少民宿都自发为游客安排戏曲等表演。”
“景区夜游不仅是发展民宿,或是打造一个项目或活动。”在杨荫稚看来,古镇要打造“套餐式”夜游体验,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文化活动、住宿餐饮等多种配套体验打包,而不是让游客只能单个“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