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8|回复: 0

陈云谈辽沈决战:如按林彪的打法 不会有辽沈战役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9-12-4 16: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09月25日 21:37:52来源:凤凰网  作者:掌上风云

      原题:1984年黄克诚因何说自己“对林彪的印象不错,觉得他很能打仗”?

      张雄文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林彪从政治的巅峰坠入谷底,成为可与李林甫、张邦昌、秦桧、严嵩并驾齐驱,人人噤若寒蝉羞与为伍的古戏台白鼻子人物。

      最早打破这一禁忌的是陈云。

      1983年8月9日,谈到如何编写《辽沈决战》一书时,他一方面指出了作为四野司令员的林彪有失误,“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主力围困长春不南下,以后占领了义县又不打锦州,而要回师长春,那就不会有辽沈战役,东北的胜利就不可能来得这么大,这么快”,另一方面也指出“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

      这是自1971年以来高层对林彪的首次正面评价,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不过,陈云能部分肯定林彪,更多的是源于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全盘否定东北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也就否定了四野的历史,也否定了陈云在东北“横戈马上”的历史。

      与陈云类似的人物还有黄克诚。

      黄克诚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员等职,尽管负责的只是后勤而非战役指挥,但白山黑水的三年时间,所有的荣光都与林彪的名字密切相关,全盘否定林彪,也就相当于自我否定。

      因此, 1984年2月,他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写组谈话时,一面认为林彪“罪有应得”,一面也指出“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他甚至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冬我们进军东北的部队是10万多人,经过三年,到1948年12月部队进关时是100多万人。带10万人进去,带100多万人回来,建立了东北那么大的解放区。当然这不是林彪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整个东北局和东北部队指战员和东北人民的功劳,但是林彪是主要领导人,也不能抹煞这一点。”

      因为自己是“四野”一员,黄克诚风行一时的“带10万人进去,带100多万人回来”的说法,有其偏颇之处。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当时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的10主力,都是毛泽东的嫡系——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发展而来的精锐之师(罗荣桓山东军区8个主力师便去了6个),毛泽东自然有编制、人员的偏向之处。

      二是随10万主力进军东北的行列中,还有100个团架子的干部共两万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0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政治局委员4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发展、扩大部队的绝无仅有的关键之处。

      三是1947年,原属聂荣臻晋察冀军区的二级军区冀察热辽,连同他的三个纵队20余万人一起划归东北军区林彪指挥,黄永胜、段苏权等名将随之归属林彪门下(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8纵司令员)。这些部队显然并非林彪所率领的10万人发展而来。


      四是林彪率10万人进入东北前,冀热辽军区所属的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后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司令员),已奉中共中央之命组建挺进东北部队先期抵达东北。

      因东北无任何国民党军,曾克林所部如入“无人之境”,从4000人迅速发展到6万人,连同周保中的抗日联军,兵力已达到10万人以上,与林彪进军的兵力不相上下。这些部队,显然也并非林彪所率人马发展而来。

不过,林彪尽管有罗荣桓所说“林总的重点主义”,对打仗以外的事情基本不管,但作为东北的主要领导人,罗荣桓在后方组建的70万人的二线兵团,的确如黄克诚所说,功劳“也不能抹煞”。

黄克诚与林彪等人合影(左起:黄克诚、谭政、 聂荣臻、肖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林彪)

      其实,黄克诚为林彪说话,除了不愿也不能否定四野和自己的历史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文革”中患难之时,林彪曾对这位老部下予以施手相援。

      1967年1月,在山西省副省长任上的黄克诚被揪到北京,开始了长达8年多的监禁生活。他的“反党集团案件”由中央专案组第二办公室负责,主管领导人先是杨成武,后为黄永胜、吴法宪,都是林彪的嫡系老部下。

      不久,专案组采取“逼供信”,要求黄克诚承认是混入党内的“假党员”。

      他们先搞“车轮战”,审讯人员换班休息,黄克诚则一直站着,通宵达旦反复交待入党经过。第五天开始,专案组开始上“坐飞机”。他们把黄克诚的胳膊高高提起;又猛压他的手腕和关节,使其仰面朝天,双脚提起。

      黄克诚极端难受之下,猛然挣脱,抓住桌上的茶杯狠砸自己的头部,一时休克过去。醒来后,为了不被整死,黄克诚决定偷偷给当时红极一时的副统帅林彪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

      “林副统帅:我入党四十余年,历史长得很。要找茬儿,可找之处甚多……他们根本不懂历史,不懂旧社会,不能理解我们的路是如何走过来的,一味瞎纠缠地搞下去,搞到我八十岁也搞不完。这种逼供办法,势必逼得人乱说,牵累许多无辜者。这个教训,历史上已经不少。因主席忙,只好写信给你,请你考虑一下……”

      黄克诚托哨兵将这封信转给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

      仅仅过去三天,当专案组人员又一次准备动刑逼供时,林彪的指示便到了。黄克诚的境遇随即有所改变,再也没有受到过体罚,而是平和的说教、劝供,直到“九·一三”林彪去世。

      黄克诚利用这段平静而漫长的时光,不停读书,撰写了10余万字的自传。后来,他还颇为自得地说:“若不是被关押了8年之久,哪里会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写自传?”更重要的是,他得以大难中逃脱死于非命,1986年才以84岁高龄善终。

      或许正因为这一缘故之一,黄克诚对林彪充满好感,“九·一三”后也没有落井下石揭发林彪,反而说:“我过去对林彪的印象不错,觉得他很能打仗,也能采纳他认为正确的意见。”(选自《眼底吴钩——说不尽的粟裕》,东方出版社2016年10月版,作者张雄文)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2-27 21:53 , Processed in 0.0342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