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5日 22:09:17来源:凤凰网作者:党史网
◎1962年1月, 朱德 (左起) 、周恩来、陈云、刘少奇、毛泽东、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会场。
原题:文革前中共中央的“一线、二线”制度
何谓一线、二线制度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分一线、二线是毛泽东在1953年下半年提出的。按照毛泽东1966年l0月25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说法, 所谓一线就是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二线就是不主持日常工作, 政治局常委中, 他处在第二线, 其他同志处在第一线。
毛泽东所谓的退居二线, 不仅仅是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因为在1953年之前, 中央日常工作就经常由刘少奇主持。其意思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位上退下来。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叶子龙回忆录》, 曾长期担任毛泽东机要秘书的叶子龙回忆说:“记得斯大林去世前后, 他曾当着我的面说过:斯大林太累了, 高处不胜寒啊!我也不想当主席了。”斯大林去世是在1953年3月, 因此毛泽东在1953年下半年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的问题, 与他向叶子龙所说不想当主席了的话, 应是有联系的。毛泽东还表示:“我老了, 不适合当国家主席了, 我也不想当这个主席。”
形成的时间
关于一线、二线制度形成的时间, 在一些回忆录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大量根据中共中央档案资料编写而成的重要著作中, 无一例外地都没有刘少奇是什么时候正式开始主持中央第一线工作、毛泽东是什么时候正式退居第二线的记载。事实上, 这一制度始终只是一个非正式的制度, 它的内容, 它开始实施的时间, 都是模糊的。
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形成, 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五个重要的关节点:
第一个关节点是1953年下半年, 毛泽东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的设想。
第二个关节点是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八大期间, 毛泽东有一次在接见外国友人的时候说, 这次党代表大会他是跑龙套, 唱戏的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
第三个关节点是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但至“七千人大会”前, 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国内的许多重要事务的决策, 仍然是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作出的。
第四个关节点是1962年“七干人大会”。以这次会议为起点, 刘少奇实际上开始全面主持中央的党政领导工作, 自此以后直至文革发生, 毛泽东基本上退出了中共中央第一线的领导工作。这次会议有一个不为人所注意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细节, 即在会议闭幕的第二天, 1962年2月8曰晚, 毛泽东即坐专列离开北京到外地巡视, 此举很有可能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意识地摆出的一种退居第二线的姿态。
第五个关节点是1964年8月5曰, 经毛泽东同意, 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作出决定,中央成立“四清”、“五反”运动指挥部, 由刘少奇挂帅。在此之前, 刘少奇虽然经常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但中共中央从来没有正式作出过决定, 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上由刘少奇挂帅, 没有给过刘少奇什么正式的名义。“由刘少奇挂帅”, 这是在中共中央的决定中, 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说法。虽然在决定让刘少奇“挂帅”后, 毛泽东出于对“四清”、“五反”运动的重视, 实际上并没有退出这一运动第一线的领导工作, 但不管怎么说, 这都意味着毛泽东至少在名义上有意让一线、二线的分工进一步明确。但文革爆发后, 随着刘少奇和邓小平这两个在中央第一线主持工作的领导人被打倒, 这种非正式的制度也被废除。
为什么没正式化
毛泽东既然首倡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分一线、二线、那为什么不对这种一线、二线的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 让它正式化呢?笔者认为, 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按照毛泽东在八大前后的设想,他退居二线的第一步是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 第二步是在中共九大辞去党中央主席的职务, 担任名誉主席。但由于后来九大没有如期召开, 毛泽东没有辞去党中央主席的职务, 这也就意味着毛泽东始终没有退到真正意义上的、他原来设想中的第二线, 在此情况下, 自然不可能对一线、二线制度作出正式的成文的规定。
第二, 中共九大没有如期召开, 这实际上意味着毛泽东改变了原来辞去党中央主席, 完全退居二线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对一线、二线的制度作出正式规定, 那实际上会成为对毛泽东的一种约束, 他要再回到第一线主持工作, 就会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这是毛泽东所不愿意看到的。毛泽东既希望能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 同时又希望有相当大的弹性, 不要限制他在认为必要的时候重新回到第一线主持工作。
影响
毛泽东在1953年下半年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 其初衷有好的一面。1966年10月25曰, 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他提出分一线、二线, 是想吸取斯大林的教训, 提前培养接班人, 让他们树立威信, 以便在他逝世后, 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发生交接时, 能减少震动, 有利于国家的安全。除此以外, 他实际上还有一个没有说出的考虑, 即他在中共八大前后, 曾设想过建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退休制度。这种一线、二线的划分,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为建立这种退休制度而设计的。从这种一线、二线分工的实际效果看, 它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在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全面领导党和国家工作的才干。文革后邓小平复出, 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主持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 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与他在文革前十年担任中央总书记时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锻炼出的领导才干是分不开的。
但是, 由于一线、二线的分工毕竟不是一种成文的正式制度, 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 是文革前毛泽东和在中央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1966年10月25曰,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由于搞一线、二线, 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在不少情况下, 毛泽东是把在第一线主持工作的领导人在正常范围内行使职权也当成搞独立王国了。这种误解的产生,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一线、二线分工的模糊性所导致的权责不明确。这种误解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 它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一个重要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