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1|回复: 0

陈嘉庚: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9-9-17 15: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17日  记者邓倩倩、陈弘毅)


      福建厦门集美东南隅的鳌园内,有一位爱国归侨长眠于此。他的名字出现在厦门的学校、建筑、街道、公园中,也铭刻在乡亲、侨胞和一代代学子的心中。他,就是南洋侨领陈嘉庚。

  陈嘉庚,1874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现厦门市同安区)仁德里集美社,少年时赴新加坡随父经商。20岁,他回乡完婚,并出资2000元在集美建立惕斋学塾。

  1904年,父亲企业破产后,而立之年的陈嘉庚以菠萝种植加工业起家,并套种橡胶成功。1907年,他代还父债,在华侨中赢得信誉。

  陈嘉庚于1910年春加入中国同盟会,从物质上支援辛亥革命运动以及福建省财政。

  1912年,陈嘉庚筹办集美小学校,之后陆续创建中学、师范以及集美水产航海、商科、农林教育,形成集合各类学校与公共机构的集美学村,并于1921年创办了厦门大学。

  1928年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后,陈嘉庚领导华侨社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内便为祖国筹得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并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为前线供应药品。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嘉庚重返新加坡。毛泽东为其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回国定居,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1961年8月,他因病在北京逝世,归葬于厦门集美鳌园。

  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镜波回忆其与陈嘉庚的三次接触。他说:“嘉庚先生力主为社会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有诸多海外华侨校友传承了他的精神,归国办校,形成一种风气。”

一座城,一个人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17日  记者 钟自炜)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嘉庚公园北门外,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占地10万余平方米,由48根长柱环绕四面,屋顶则是中式传统重檐歇山顶。朱瓦飞甍、灰墙高耸之间,集闽南红砖古厝之质朴与西洋建筑风格之典雅于一体,这里是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生于厦门,后在南洋经商,成为侨界领袖,一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抗战时期,他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为祖国的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纪念馆不仅是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还是宣传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陈呈介绍。由陈嘉庚书写的《南侨回忆录》手稿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他在书中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作出的巨大贡献。

  漫步厦门,陈嘉庚先生的痕迹处处可见:陈嘉庚一手创办的厦门大学,如今设立了嘉庚学院;集美学村东南海滨,坐落着嘉庚公园;嘉庚体育馆、嘉庚剧院……

  一座城,一个人。自2014年起,厦门将每年10月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在厦门,陈嘉庚不仅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更是厦门宝贵的精神财富。”陈呈说。

  打造各种形式的传播载体,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感染人。厦门特别成立“嘉庚精神宣讲团”,还专门组织编写出版了《嘉庚精神简明读本》;歌仔戏《陈嘉庚还乡记》、动画系列剧《陈嘉庚的故事》等一批弘扬嘉庚精神的歌曲、诗歌、儿童剧、闽南戏曲,用文艺的形式和生动的故事,让人们走近陈嘉庚。

  在集美区,一个以“诚毅”为名的志愿者联盟不断壮大,包括大学生志愿团体、文明单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爱心团体等多个志愿者队伍,并引进了社工组织,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弘扬嘉庚精神,贵在实际行动。”厦门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把弘扬嘉庚精神与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持续开展各类实践行动,让嘉庚精神落地生根。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6-2 08:58 , Processed in 0.0372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